马冰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生最为重要的德育教育课程,是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主要学科,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深远。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利用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久以往下去很难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方法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断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利用有效地手段为学生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因此,若想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对于教师而言便要勇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积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式,切实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展开讨论,并为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单一形式,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大脑思维意识也被严重的阻碍。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的讨论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讨论的话题,话题内容与实际教材内容相结合,继而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交流学习,比如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维持友谊的好办法、消除朋友之间误会的方式、交友的原则等等,利用这种讨论话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各小组学生共同讨论,思想相互碰撞,不断产生新的知识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自学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内容基于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满足学生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学生如果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便会使学生对其中的知识道理掌握更为透彻,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类型进行自主性探究,而对于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同样也要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对于教师而言若想切实实现这一要求,自身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充分交还于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多多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探究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逐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的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在课上仅仅针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对学生将“道理”,不仅很难使学生接受这些知识,更会使学生逐渐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形成,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更为透彻、理解更为深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集中不同的情绪选择,并由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比如在与父母逛商场的过程中,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后,父母却不给买,这个时候应当利用何种情绪去应对?利用这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并通过这种方式真切的感受到情绪所带来的的种种影响,增强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分层教学,共同发展提升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深受原生家庭、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的影响,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自身学习能力也有所差距,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性差异,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其“一视同仁”,而要“区别对待”,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及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水平相近的群体,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组内成员相互作用下,学习上能够获得相应的提高。这种教学策略称为“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明显地将学生分组,但在教学设计中,务必要分层设计内容,让不同难度的内容对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让学生在与自己适配的学习内容前,能够自信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的单元教学过程中,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便是使学生能够处理好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找到处理师生之间种种问题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对班级内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那些平时对教师的管理具有一定抵触,并不是完全信任教师的学生,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增强对学生的关爱,使学生重新找回对教师的信任。而对于那些积极向上,极其希望得到教师关注的学生,教师同样也要想到相应的对策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利用这种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首先应当加强对学科的重视力度,切实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柏国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之我见[J].新课程·下旬,2018,(12):240.
[2]陈惠娜.浅探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8,(6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