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雨瞳
广西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 533903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其瑰丽丰富的词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而古诗词则是中华文化最具形态意蕴的风骨,是中华文化延绵传承至今的客观物质载体与精神支柱。探究了解古诗词,可谓是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最佳方式。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观之,文本细读不失为学习中国古诗词的一种优良方式。在现如今的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文本细读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具有其不可撼动的领导性地位。如何引导学生以文本细读方式来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诗词的兴趣,是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载体;文化传承;精神
引言
随着当今“国学”思潮的兴起,国家近年来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视度也逐年提高。与之相匹配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的革新,如增加古诗词的篇幅,加大了古典文学的投入力度。此外,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加强本土传统文化输出无疑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更是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针对于此,对初中语文古诗词加强文本细读是必要的,初中语文教育者更应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古诗词文本精读上来,强化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响应国家号召,建立起学生的文化自信,更要在教学工作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忽略文本细读重要性,片面充当知识“搬运工”
当走进一个初中语文古诗词课的课堂,大多数时间你会发现,教师的一贯教学方式为抠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及考试难点易错点加以讲解延伸,并不在意文本精度与否,学生是否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只是片面的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自身是难以感受到文章的深度与内涵的。
2.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积极性,课堂氛围沉闷
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述一篇古文或古诗词的时候,并不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像公式一样死记硬背入脑中,这种记忆方式对于一些理科类学习可能有效,但对于古诗词学习却只是肤浅的浮于表面的。一些古代词汇在不同的句段里的含义是不同的,要真正理解古诗词是要靠文本精读来体会其语境语义的。
3.以应试教育为学习借口,置文章精神内核于次要地位
国家不仅加大了初中语文课本中古文言文的所占比例,更是提高了在考试中古汉语言文学所占的分值。而学生和老师都心照不宣采用了投机心理,即考试考什么我就学什么的思想。
这种思想理念无疑是对古典文学的亵渎,将古诗词的精神内核置于了一种尴尬的次要地位,无益于古诗词本身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学习古代传统文化的价值。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1.强化文本细读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细节意识
如果说中国古诗词是美味佳肴,那么文本细读便是饕餮之嘴,通过文本细读,细细品尝中国古诗词其中的滋味,反复推敲,如此这般才能真正理解古诗词的真正精神内核。教师在讲述过程中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细节意识,而不是自己在讲台上说单口相声,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例如当我在教授七年级上册宋朝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时,针对于颈联和尾联“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中的“放过”和“拦”,作者妙笔生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川连绵不断的情态,同时我引导学生们通过这两个词汇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给他们讲述了杨万里所处的朝代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们对于这首诗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2.创新课堂教授方式,调动学生精读积极性
古文由于跟现代文的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对于当代初中学生是枯燥无味且晦涩难懂的,因此,创新古文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精读与探讨,更能加深他们对文章的体悟。例如我在讲述八年级上册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我创新性的将全班同学分成了不同的讨论小组,让他们就诗中“‘僵’与‘孤’二字,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和“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进行小组经验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无意识的将诗词精读,发掘了他们的文本细读能力,同时调动了他们思维的齿轮,活跃了课堂气氛。
3.还原文章情景,凸显文本细读重要性
了解文章的背景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通过了解文章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同时在还原情景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有个人思维的突破与升华。如在八年级下册李商隐《无题》的讲述过程中,由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即将古诗词“活化”,自己表演出当时的情景,这对于学生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有了质的飞升。在表演过程中,文本细读无疑是奠基基础,通过文本精读他们将诗中情景很好地展现了出来,让他们有了更为丰富多元的感受。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文本细读是一项战线很长的大工程,初中语文教育者更应将培养学生文本细读习惯为己任,加强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体会到中国传统古诗词的特有魅力,感受到文本精读给个人带来的满足感与获得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年国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 2018(11) :122-123.
[2]赵玮.浅谈“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 (78) :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