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活动的具体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3期   作者:明丽平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明丽平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鹤山小学        4184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较差,很难能自主的读完一篇文章,这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许多教学难度。然而随着新课改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方法出现在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共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创新、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为小学生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教师还能及时指导小学生去高质量的完成阅读。文章首先分析了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现状,随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师生共读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共读活动;具体策略
引言
        我国作为教育大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领域的改革,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这一趋势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深刻意义,尽最大努力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提起对阅读的认同感,进而激发起自身的积极性和阅读兴趣,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以阅读能力推动语文科目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实。
1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储备量,还能教会学生如何不同角度的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情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不仅限制了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1.1阅读量有限
        小学生年龄较小,个人经历、情感体验以及识字量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经验也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的。再加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幼儿过渡期,他们在这之前阅读的类别大多是以绘本为主。由于绘本故事中有大量的插图,所以小学生很难对密集的文字阅读素材产生兴趣。长期以往,小学生定然会出现不会阅读、不想阅读、讨厌阅读的过程中循环。
1.2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缺乏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缺乏识字量、阅读技巧和阅读经验导致无法完成阅读或者没有耐心自主的读完一篇文章。与此同时,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小学生阅读时没有严格的监督,造成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教师必须要意识到的是,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加以一定的约束,帮助小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和注意力。
2小学语文教学师生共读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2.1创造良好的师生共读氛围
        要想有效的开展师生共读活动,那就必须要提前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共读氛围,不仅是顺利开展师生共读活动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保障。随着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只有学生有了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才能真正地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阅读中设置角色扮演的活动。例如在读到教材中《牛郎织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报名来参加角色扮演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来读牛郎织女的旁白,由学生来读牛郎、织女、嫂子的对话,并表演出三人对话时的神态。通过这种方法,能给学生们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阅读氛围,更好的演绎了师生共读的景象。讲台下的同学在观看角色扮演时,能认真、仔细地体会阅读文章中人物的特征和情感变化,还能在教师的合作中更加深入对文章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猜灯谜、猜字谜、猜诗谜的阅读活动融入在语文教学中,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产生更多的交流,而且游戏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喜爱玩游戏、好奇心强、好胜心重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
2.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所以在师生共读的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师生共读环节能够高效的完成。对于小学生来说,注意力不集中是他们在阅读中最大的障碍,因此,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把能转移学生注意力的事情扼杀在萌芽中。在阅读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水、上完厕所、准备好纸笔来管控他们的注意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在阅读中脱离阅读心境。在共读环节中,教师必须要要求学生,遇到的生字、优美动人的句子、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都记录在本子上。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才能聚沙成塔,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
2.3师生共读环节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师生共读的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在与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一些引导和建议,让学生在灵活的阅读方式中逐渐领略阅读内容的风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教材阅读文本中,由于篇幅较长,主要以议论文的方式进行表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共读环节中与学生探讨沟通,并在这期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能更加积极、自主的投入到阅读探讨中。比如,在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圆明园中的珍宝,是如何被西方列强肆意抢夺,最终摆放在他们国家的博物馆和展览馆中,并让学生谈一谈心里的感想。这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会被极大程度上激发出来,我们能够看到学生的愤慨和难过,甚至有的同学出现的热泪盈眶的样子。由此可见,小学生率性纯真,心灵是十分容易被打动的,再加上圆明园历史故事的真实时间,更能把学生拉回到时光轮中,学生们能够切身的感受到圆明园被烧杀抢夺的情境,进而更想仔细阅读接下来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还能把阅读潜能全部激发出来,细心留意文章中的每一个词汇。
结语
        师生共读作为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挖掘自身的潜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逐渐提升自身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朱殷.有效运用师生共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7)
[2] 吕雪萍. “师生共读一本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27)
[3] 解艳华. “师生共读一本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0)
[4] 刘海燕.以“师生共读整本书”为方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8)
作者简介:
明丽平(1971年1月—),女,苗族,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人,鹤山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多载,师范毕业后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喜把工作中的点滴感悟流于笔尖,记于纸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