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修养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3期   作者:罗燕清
[导读] 任何学习过程都包括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

        罗燕清
        廉江市石角镇木马小学
        任何学习过程都包括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其中一类属于认识过程本身的是智力因素,另一类是属于学习积极性的是非智力因素。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对具备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密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正确的判断力......这些都属于语文教师的智力因素。是衡量一名语文教师是否胜任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尺。但它不是语文教师自身修养的全部。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具备高智力的前提下,还应不断加强自身非智力因素的修养。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品质、道德、理想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常面临着课堂生成的挑战。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出现的实际案例,尝试与大家谈谈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的修养。
        【案例】
                             “乌鸦的羽毛很漂亮”
        在我上《狐狸和乌鸦》这则童话时,当我指导学生反复读文后提出:乌鸦的羽毛漂亮吗?一部分学生大声答:“不漂亮”,其他的学生有的摇头,有的摆手,当我正要肯定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时,罗煜同学竟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乌鸦的羽毛很漂亮。因为:一是乌鸦的羽毛和燕子的羽毛相比,一样是乌黑油亮,燕子的羽毛是漂亮的,乌鸦的羽毛当然也是漂亮的;二是乌鸦经常梳理自己的羽毛,使羽毛非常整齐好看,我家里就养有一只乌鸦,全家人都喜欢它。”他一说完,同学哄笑起来。这个答案我也意想不到。显然,课堂上生成的新情况与预想的教学目标不统一了,下面的课程该任何继续呢?
        我请他坐下后,对他的看法,我先不作评价。微笑着说:“刚才大家笑得这么响亮,能说说为什么笑吗?”
        “从来都没听说过有人说乌鸦是漂亮的,罗煜却说它漂亮,我觉得好笑啊!”
        “他不是说反了吗?乌鸦的羽毛其实不漂亮,那是狐狸骗它才说的。”
        “乌鸦真笨,狐狸说它漂亮就相信了,最后上了狐狸的当。”
        “乌鸦就是太傻了,实际它的羽毛不漂亮,叫声也不好听,是狐狸故意说它漂亮,好让它开口,使它口里的肉掉下来自己得到。”
        .......
        听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于是我忍不住问一句:“你们都说乌鸦不漂亮,有什么办法让它变得漂亮吗?”同学们一下子像炸开了锅。“帮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吧!”“帮它的羽毛染上漂亮的颜色吧!”“它应该多学点知识,把自己变聪明些。”
        ......
        我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后说:“很多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你从这一面看,它不漂亮,但从另一面看,它又是漂亮的,我们看问题要多方面去看,罗煜同学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乌鸦,所以他的结论与你们的不一样,那你们现在认为罗煜的看法有道理吗?”“乌鸦的羽毛乌黑油亮,可能也漂亮吧!电视上的广告也说,用黑芝麻洗发香波,我的头发乌黑油亮。”“把羽毛梳理整齐也漂亮”.......我说:“我们有礼貌的孩子是笑他还是表扬他呢?”大家答:“表扬他。

”我说:“我们就把热烈的掌声送给罗煜同学,也送给敢想敢说的孩子们吧!”一阵热烈的掌声回荡在教室里,孩子们的脸上流露出喜悦的表情。
        以上这则案例,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本人处理的方式可能不算最好,但却从中悟出了语文教师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修养。
        一、坚持正确的教育观。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认为:“一个教师若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就等于没有灵魂。”试想:一个没有正确教育观的教师,遇上类似以上案例的问题时,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是置之不理还是以专制、粗暴的手段剥夺他们的发言权?若是这样,学生大胆探索和积极进取的个性就会被一个专制的老师扼制了。
但是,一个有广阔教育视野,能把握语文教学方向的教师,会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学生好奇好问是件好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和质疑问难的精神,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力求求异立新,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
二、美化心灵,做美的使者。
        有人说:“语文教师是美化心灵的艺术家。”马克思也曾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能鼓舞和推动人前进的人。”语文教师实际上是弘扬美的使者。首先自己要美化自身的心灵。因为她只能按照自己的灵魂图去塑造别人的灵魂。试想:一个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教师,她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吗?一个迷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教师,能真实地发掘教材中公而忘私的人的内心世界?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似乎是在讲课,实际上是在展示自己的灵魂和性格。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点燃学生善良、美好、高尚的感情之火。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美学修养,语文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美好的心灵境界,语文教师如何去发掘,应在备课时重视“备心”,真切地体验他们的“情怀”,借助教材的力量,把自己心灵美的素质发掘出来,并通过教材展示出来,使它释放出情感的力量、理想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扬弃自身的假丑恶、弘扬自身的真善美,给学生以指点、启发和引导,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充满真诚,富于吸引了,说服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心灵对心灵的提升。这样,语文教学就会富有无穷的魅力。
        三、健康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蕴含丰富的美学因素。语文教师只有自己具备健康且高尚审美情趣,才能按照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和人性中的美。一个具有良好审美素养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都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教师的审美越高尚越健康越能发掘教材中固有的美学因素。从而运用教材富含的审美信息去刺激学生,引起他们的审美注意,形成审美意象,产生审美感情,最终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和蔼、亲切的态度。
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友好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对学生态度冷漠,没有感情,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
五、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是各具个性、生动活泼,随时发生情感变化的人,当学生在课堂中生成各种情况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用乐于学生接受的幽默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把握好学习方向,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生成的统一。
        结束语
        语文教师的智力因素是语文教学的直接因素,非智力因素是语文教学的间接因素,整个教学过程是两种因素的有机结合。非智力因素是推动智力发展的内部动因,非智力因素也是保持智力青春的重要条件,非智力因素还可以转化为智力因素的内涵。因此,语文教师应本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使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