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海萍
江门市黄永康钢琴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529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下一代培养的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每个家庭所关心的重中之重,乐器学习成为许多家长培养孩子的一项重要手段。被称之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自然受到了广大家长的青睐。本文在分析研究背景的基础上,从片面地追求速成而忽视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忽视基本功练习而只教孩子喜欢曲目、不太注意钢琴教学示范和教学活动、钢琴演奏练习缺乏创新性思维等四个方面探讨幼儿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幼儿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培养幼儿养成认真而准确背谱与识谱的习惯、开展以“表演——评价——创作”为一体的教学活动以及把握乐曲风格的基础上提升幼儿创新性思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钢琴启蒙教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前言
近年来,随着公众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也成为钢琴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身心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来说,如果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幼儿习琴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幼儿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夯实幼儿钢琴演奏的基础,收获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鉴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首先剖析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并维持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若干方法和技巧。
一、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特征
(一)儿童钢琴学习兴趣并不稳定
由于幼儿的无意注意要远多于有意注意,这就必然导致其兴趣广泛而分散,难以形成稳定的兴趣取向。往往是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新奇别致的外界刺激之后就会迅速燃起兴趣,待新奇感丧失后又迅速失落兴趣。所以,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不稳定是其首要特点。
(二)幼儿的钢琴学习兴趣具有表面性特点
幼儿自制能力差,耐力薄弱,这就导致其在课上、课后时段对于钢琴演奏的兴趣截然不同。在课堂上,由于有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幼儿尚能表现出对于钢琴学习的一定热情;而到了课后时段,由于缺少外界监督和引导,幼儿往往没有耐心长时间练琴。而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表面性正是造成这种课上、课下表现迥异的根本原因。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一)引入音乐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引入游戏能更为自然地顺应儿童的心理需求,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在钢琴演奏教学中,音乐游戏也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幼儿弹奏钢琴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手臂肌肉紧张,这不仅容易导致疲劳,而且更严重的是妨碍演奏中力量从肩部到指尖的传导流程,容易造成手腕晃动,手掌歪斜等掌、腕部姿态的弊病,导致声音僵硬、凌乱失调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教师可采取大象甩鼻子的游戏,引导幼儿两腿微微分开站立,而后90度弯腰,使手臂自然下垂,模仿大象甩鼻子的姿势向左、右方向交替甩臂,以此来体会手臂自然放松时的状态和感受,逐步养成放松手臂来弹琴的习惯。
此外,音乐游戏还可以针对性地纠正幼儿在弹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很多幼儿在穿、跨指的训练中经常出现折指的现象,尤其是穿指演奏时大指外翘,导致大指第二关节错误地硬性触键而非指尖侧面的肉垫触键,这很容易造成演奏效果的僵硬化倾向,从而影响演奏的连贯性和灵动感。针对这一弊端,笔者通常采用“滑滑梯”的游戏来予以纠正。具体方法是,引导幼儿把手放在琴盖上,想象自己用手搭建了一所小房子。然后,大指指尖像滑滑梯一样,沿着食指侧面从食指指根处向指尖部位顺势滑下。
借助这个“滑滑梯”的游戏,琴童就可以非常自然地养成指尖向内、大指自然弯曲的弹奏习惯,从而有效地规避大指外翘等错误手法,顺利完成穿指的训练。
(二)打造Flash化的微課视频教学拓展兴趣
当前,微课教学法正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普及推广。这种短小精悍的教学短视频,能够从多个角度翔实、精确地剖析一项演奏技能,因而也非常适用于幼儿钢琴教学。鉴于幼儿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的特点,笔者在幼儿钢琴启蒙教学实践中经常制作具象的Flash微课视频来辅助教学。此类Flash微课的主角是用具有表情的卡通人物来比喻幼儿的十个手指;它们在视频中通过各种身体动作来模仿幼儿弹琴时手指站立、跑动等不同的姿态。而且,对于幼儿在弹奏时的错误手型,笔者还会为卡通人物设置痛苦的表情和夸张的姿态来加以反映,促使幼儿认识到在错误的手型当中,自己的手指会是多么痛苦。这样,幼儿就会有意识地避免错误的手型和动作,而自觉地趋向正确的手型、动作。所以,借助Flash化的微课视频,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促使其对于钢琴演奏技法看得懂、懂得快、能纠错,从而感受到钢琴实际简单易学,克服为难情绪,维持高涨的学习兴趣。
(三)增加艺术实践强化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琴童处于钢琴初学阶段,钢琴演奏缺乏艺术性。所以,如果要为他们争取像高校钢琴专业学生那样文艺团体登台演奏的实践机会,可能性是很小的。然而,另一方面,幼儿自主评价意识欠缺,其对自身的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幼儿天生又具有从他人评价中得到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具体到钢琴教学中,这种需求又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满足。另外,幼儿依靠他人评价为范本来进行自主评价的特点,又决定了一旦树立榜样或模范,就会激发其更为强劲的动力去努力赶超,以此来转变他人对自身的评价,促成自我实现。
对此,教师应该拓展更为多样的实践活动,来不断激发并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集体教学中举办“小小演奏家”比赛,选拔优胜者,树立标兵,激发幼儿刻苦练琴的赶超比拼意识;组织家长观摩幼儿钢琴演奏,用家长们的赞誉来激发幼儿的荣誉意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动力。这样,通过顺应幼儿心理需求来强化拓展实践教学的渠道,有望不断激发、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在钢琴艺术道路上尽可能持续地走下去。
(四)融会教材内容巩固幼儿学习兴趣
当前,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常用的教材有《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拜厄幼儿钢琴教程》(武田邦夫编著)《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幼儿钢琴启蒙教程》(卡巴·巴勒特编)《切斯特幼儿钢琴教程》《郎朗钢琴启蒙教程》《幼儿钢琴教程》(李斐岚、董刚锐编)《幼儿钢琴启蒙教程》(谢耿编)等多个版本。上述多种教材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比如,《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其教学内容循序推进的逻辑感非常鲜明,但由于突出强调以辨识中央C为导向的断奏入门法,导致其初级分册的训练音域狭窄,断奏训练向连奏训练的过渡非常草率,显得突兀,不利于幼儿接受;而《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能力,但其分册繁多,各分册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十分清晰,也给教学造成了不便。既然钢琴教材各有其优势和不足,那么在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面对特定的训练项目,教师就应整合多本教材的内容,取长补短,设计更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流程。这样也有助于避免幼儿因长期使用一种教材而产生乏味、厌烦等情绪,从而为幼儿的钢琴学习、训练不断带来新奇感,维持其基于无意注意的学习兴趣,争取达到更为卓越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在的幼儿钢琴教育培训依旧存有许多问题。在很多人看来,钢琴教育也许是简单的事情,事实未必。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若想成为钢琴弹奏中的佼佼者,必然要从启蒙阶段抓起,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孩子的钢琴启蒙教师,应当时刻抱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去经营自己的五尺讲台。
参考文献
[1]夏云.浅析法国儿童钢琴教材及其教育理念——以《开启的钢琴》为例[J].教学研究.2013.9.
[2]张俊萍.浅析创造性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