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香云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
一、背景及意义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数学的理性与思考深度常使得学生感到枯燥和厌倦,减弱了学习兴趣与成就感,有的学生甚至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看不到希望。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念,需要采用积极的教育教学手段加以干预。
教师不仅要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品质培养,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数学课程学习,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品质。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需要专门的心理健康课教育,还需要在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教师应该把握教学中的良好时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坚强的意志力和追求本真的积极心理及品质.
二、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从现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涵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建模思维、运算思维、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主要方面。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如何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充分挖掘美育和德育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研究的辉煌成就及重要理论的发现过程,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
图形之美,对称之美,迭代变换之美,表达简洁之美,分形奇异之美,为千姿百态的世界找到根源,数学课程里加入这些美的元素,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世界的融合。很多建筑设计应用了数学的对称美,符合黄金比例的结构都让人感到和谐,变幻莫测的分形艺术展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数学的发展史源远流长,无数中外学者孜孜以求。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繁荣时期大约在西汉末期至隋朝中叶。这个高峰的标志就是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诞生。中国古代数学的全盛时期是隋中叶至元后期,涌现出了王孝通、沈括、李冶、贾宪、杨辉等一代名垂青史的数学泰斗。元朝末期,小巧灵便的算盘出现了,人们看着这计算简捷、携带方便的新工具欣喜异常,这可是中国自己的数学“特产”。 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可谓成就辉煌,例如祖冲之精算的圆周率“祖率”,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000多年,方程术最早出现于《九章算术》中,早于欧洲1500多年,在用矩阵排列法解线性方程组方面,我国要比世界其他国家早1800多年。
充分挖掘美育和德育素材,把这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和励志故事移进课堂或课外拓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新鲜有趣的思维游戏,点燃智慧的火花
如图1,九宫格数独:在每个空白的方格里填上一个数字,使每行每列每宫都是1至9不重复的数字。
.png)
图1 图2 图3
如图2,秘解规律视觉大发现:你能根据图中的规律在下面三个箭头指向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字吗?
如图3,公平分地我能行:请将图中L形状的土地平均分给两家农户,你是怎样做到的?
逻辑推理造就大侦探:甲、乙、丙、丁四个孩子在院子里踢足球,把一户人家的玻璃打碎了。房主人问是谁踢的球,打碎了玻璃。甲说:“是丙打的。”丙说:“甲说的不是事实。”乙说:“不是我打的。”丁说:“是甲打的。”已经知道他们中有一个人很诚实,说了真话,其余三个人说的都是假话。你能否分析一下,说真话的是谁?玻璃是谁打破的?
类似这样的思维游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总结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对于学习其他知识大有益处。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领略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追求科学真理的信念
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模型思想等,不仅在数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将这种思维品质应用到科研、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可以有效的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某商店经营笔记本,已知成本价是每本5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单价大致满足如下关系:单价是13元时,月销售量是300本,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售出50本.请你帮助店主分析,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利最多?”这一现实问题,利用函数模型就能快速高效解决。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光高新科技研究离不开数学的支持,现实生活中也同样需要大数据统计和分析,要解决那些意义深远的实际问题,必须借助一定的知识工具,数学就是一门解决问题的技艺,掌握了数学,便有了打开未解之谜的钥匙。
(四)学习方式多样化,提升自主发展意识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互助精神。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通过组内“智多星”的一帮一或一帮多学习活动,带动集体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倡导自主预习和课外拓展,加强自主发展意识。利用书籍和网络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预加工及后期处理,深入体会知识的互融和积累各领域信息的重要性。
倡导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合理利用网络环境渗透式教学。“预学-导学-固学-积学”的模式符合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规律,增强沉浸式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有机渗透数学文化,潜移默化锻炼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挖掘自我潜能,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正确面对挫折,激发学生追寻本源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形成积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