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3期   作者:陈浩 高鑫 李太旭
[导读] 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浩  高鑫  李太旭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 山东省临沂市273400)
        摘要: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相对传统,高校融入了红色文化,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创新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这一创新渗透路径主要通过日常的教育机制、网络宣传教育、周边红色基地建设等等,以期构建新型的培养机制,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推动着社会发展。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融入红色文化,拓宽培养路径,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也能利用其中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影响学生,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三观,提高培养效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一)红色文化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在红色文化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红色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产生了新的理解。由此可见,红色文化这一重要载体的创新应用拓宽了育人渠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在大学中开展其培养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多元价值,避免产生一定的冲突,纠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开展红色文化的培养,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红色文化的培养核心,明确培养方向,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
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的途径
(一)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教育融合
        为了拓宽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渠道,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实现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基于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拓宽教育空间,开设行走课堂,引导大学生从实践中了解红色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自觉主动地整理文化资源,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例如,就是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发现当地拥有诸多红色旅游景点,例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等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景点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课堂。在出发前要求学生对该景点有一定的了解,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学生带到革命烈士陵园,可以留给学生自由参观的时间,要求学生记录下一些重要的场所。然后由教师带队,为学生们讲述发生的历史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先辈的民族精神充分感染着学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也彰显着民族精神的传承。利用本次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内涵,并深受民族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认同感,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网络宣传,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
        在新时期开展红色文化的教育培养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建设宣传阵地,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从而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重视程度。高校可以在学校网站上专门设置红色文化的宣传栏,定期公布关于学校红色文化活动的通知。或者建立专属的公众号,每天发表关于红色文化的文章视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文章,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利用网络的优势提高红色文化的宣传速度和覆盖范围。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时,负责的教师和学生需要注重创新,使得平台和文章更具有学校自身的特色,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红色文化宣传建设中。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定红色文化的主题,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征稿,学生也可以提供平台建设的意见,不断地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加强红色文化宣传阵地的建设。
(三)建设新的教育机制,满足红色文化的育人要求
为了实现红色文化的全面落实,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高校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教育机制,拓展培养载体。首先引导政府参与到其中,构建政校联合机制。根据高校红色文化培育的需求,政府需要规划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发展建设目标,为红色文化的渗透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政府还需要整合相关资源,为高校提供人才资金等的支持和保障。还需要在学校周围开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挖掘当地的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其次高校自身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建设完善的育人机制。不仅要加强校内红色基地的建设,丰富图书馆科技馆等的资源,还需要定期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环境,挖掘红色文化,产生新的认知。最后,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和文化企业的沟通联系,建立新的育人机制,以企业作为学生社会发展的平台,充分理解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育人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高校应当重视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开发相关的资源,建设红色文化基地。并利用互联网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建设,根据发展需求建立新的育人机制,拓宽培养渠道,引进各种丰富的资源,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会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常沛.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3-45.
[2]董彦杰.关中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D].陕西:西安工业大学,2018.
[3]李洪宾.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路径[D].兰州交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