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3期   作者: 杨飞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

        杨飞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21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们可以帮助中学生尽快形成自我对法的认识,提高道德素质;如今市面上存在很多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方法,有的是提高教学教师的能力,有的是改进教学内容,使其能够吸引初中生主动学习;本篇文章旨在将初中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研究提高教导效率的方法,以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引言:中学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黄金时期,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方案的不断实施,中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家长们的重视,如何提高初中生对法的认识和道德修养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思想品德等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遵循了这个过程的规律,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够得以形成,为此,中学教师要担负起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任务,塑造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帮助他们完成知行转化的过程。
        一、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原有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基础上提高了法治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思想品德是人在学习与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产物,并非先天的馈赠,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要了解人在产生思想品德过程中的理论原则,将理论根植于中学生的心里,思想品德的优良行为才能够得以形成。从构成来看,人的思想品德主要包含心理、思想、行为三个方面,心理是认识到问题,思想是转化的动机,行为是最终的结果,从前往后,人的思想品德意识不断累积;从发展过程来看,知、信、行等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因素,知是理论形成的地基,信是推动理论发展的源泉,行是最后的行动,从基本到综合,再到推动力,缺少知、信、行,一个人难以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理论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初中是一个新阶段,同学们在感受新的学习生活以及新事物的同时,也出现了新型的社会关系[1]。不同于小学,初中时期的学生需要同时考虑自我、同学、老师、社会等多个层面,他们需要学会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朋友关系的发展也推动着中学生主动去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层面,考虑到这个特点,教师需要主动引导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理论探究,鼓励他们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了解、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举例来说,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悄悄变化的我》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浏览全文,找出课文中“我”到底出现了哪些变化,再以小组为形式分享自己找到的变化,共同探讨这些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进行课堂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结论。在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对相关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课堂教学的效率被提高。
        (二)情景教学,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之一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对此,教学需要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贯穿于每个人的人生发展过程中。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中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情感,他们更容易动情,也更容易传播情绪,对此,针对课本中存在有关情感方面的课文,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牢记在心。举例来说,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有关情感的具体内容,像同学情,构造真实场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进行分享,说说他们在遇到争吵时会做的事,以及怎样去缓和情绪、增进友谊等。通过实际的情景教学,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在直面别人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解决有关道德与法治方面问题的实际方法,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形成知行合一,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
        (三)树立标榜,提升学生品德信念
        信念是支撑一个人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品德信念能够帮助他们构造完整的思想品德观,塑造他们在思想与行为上的统一。有样学样是中学生主要的行为特征,学生先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然后逐步获得深刻的情感感触,坚定自身意志,最后付诸实践,看到别人拥有完善的思想品德观念,能够帮助他们自身提高自我的素质,因此,树立标榜能够加速教学实效性的建立。举例来说,在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时,教师可以配合学习内容,搜集具有突出贡献的相关人物,像为国家解放做出贡献的贺龙元帅,为国家技术发展放弃国外机会的钱学森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这些标榜的事迹做成一个视频短片,供学生观赏,让他们亲眼见到别人的付出,以提升他们自身的品德信念[3]。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初中生良好品格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品德思想的理论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导,不断摸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建立起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思想品德,促进知行转化,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出一定铺垫。
        参考文献
[1]刘文亮.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孝文化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莫加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三动课堂”运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0.
[3]汉帼君.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革命文化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