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STEM”教学理念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3期   作者:王金泉
[导读] “STEM”教学理念是一种强调以概念为主的教学方法

        王金泉
        江苏省淮州中学             223300
        摘要:“STEM”教学理念是一种强调以概念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对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对此,本文着重探讨了“STEM”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STEM”教学理念;实验教学;高中生物
        1、“STEM”教学模式的概念
        “STEM”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科学概念的方法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科学论述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概念及其本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按照该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促进论证和探究的深入融合与渗透,并借助科学写作、学生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教学素材进行科学探究。论证教学模式的流程具体包括分析实验结论→获得主张→ 以结论为论据进行主张阐释→质疑探讨→进行主张完善和优化。这其实是一个推理过程,即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合理的理由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并证实原有主张的一个过程。
        2、“STEM”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设计实验方案
        在开展高中生物实验课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并指导学生提前做好万全准备,对与实验相关的内容进行预习,并且提前设计实验方案。例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并思考“实验试剂、温度、pH”等因素对酶活性造成的影响,然后结合教材及其他素材,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验证:(1)采用什么试剂开展这一项实验的效果最理想?(2)如何确保实验中各组酶所处温度一直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3)如果确定好实验所需的底物与酶,那么如何来检测反应速度呢?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和结果,否则会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将之前掌握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然后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检测生物体内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引出一个问题“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什么环境下能够出现砖红色沉淀,该现象又能够说明哪些问题呢?”这个问题使学生以探究论证为目的进行思考和学习,然后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活动充分融合,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对其中的结论进行验证和判断。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在缺乏实验条件的情况下不要随便下结论。久而久之,学生的论证思维、逻辑能力等就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2.3积极开展实验活动,培养论证精神
        通过实践获得真理是一个基本常识。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来验证相关论点。这能够使学生逐渐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实验验证的论点,才会被信服和认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做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和全面,并且能够使学生的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晰。

这样,学生得到的论点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如,在“DNA 与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教学中,教师提问:“真核细胞通常位于细胞核上,RNA通常位于细胞质上,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然后,教师根据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并鼓励学生对该说法进行论证。学生通过一些复杂的实验,得到了最终的结论,而且结论是让人无法反驳的。因此,这样的教学活动符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目的,对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论证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
        2.4归纳和总结,强化论证思维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碰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首先,教师要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其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时,教师要给予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要反驳“最终的结论”,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再论证,这对强化学生的论证思维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结论“叶绿素 a >叶绿素 b >叶黄素>胡萝卜素”,在实验前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和论证。由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量、滤纸等要求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论证来总结最终的论点。
        2.5凸出教师的引导地位,鼓励教师持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除了以上要求之外,写作也是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路径和方式,这是检测学生认知水平的必要指标。安排学生对整个论证过程进行科学描述,对教师的课前预习方案的引导、课中知识点的讲解、课后学习效果的评价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学生完成描述后,教师还需要对他们总结的内容进行评审,以便于对学生的论证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其实,论证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推进,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素养。当然,这并非通过某一次实验练习即可实现的,必须经过长期指导和训练才可以达成。从教师的立场出发,在运用论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因为论证教学能促使教师更深入地探究实验现象及整个过程,并对其最终结论的内部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将师生的关注点转移到科学本质层面。由此,教师能够通过微观层面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阐释,并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架构,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具备实验设计能力等,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联系。基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有效应用论证教学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STEM”教学主要是将核心理念与科技馆教育活动做到充分结合,从融合是相互作用中得到启示,STEM是一个将多个学科融合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将多个学科内容组合成有机整体的一种教学方法。生物学是一门涉及生物学事实与理论的综合性学科,是在人们不断探究、钻研的基础上创建的。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知识。利用论证教学模式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实事求是、科学论证的思维观念,以及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研究[J].谭雪.大众标准化.2019(14)
        [2]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J].王克蓉.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
        [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构建[J].陈世芳.科技风.2020(07)
        [4]STEM教师信息素养的情境化分析与发展策略[J].董艳,和静宇,徐唱,郑娅峰.中国电化教育.20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