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碧凝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小学生由于身体和年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他们的社会经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认知较少,并且是非观还没有完全成立,良好的观念和教育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小学生能力的养成,丰富的内容便于其理解,并且能建立良好的道德理念和法制意识。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们的情绪状态和思维想法,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知识内容产生共鸣,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激发情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较强,并且是观念和意识建立的关键期。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们的能力,并结合他们的习惯和兴趣展开教学。由于能力的限制,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多种教育途径,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和表达能力,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激发他们的情感道德,可以从生活、趣味课堂、技术应用等方面出发,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现实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有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差。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展开教学。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而言,可以降低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抗拒,还能通过周围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兴趣,对情感调动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来讲,能够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教学活动,对专注力的培养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更好的建立观念和意识,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1]。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二课时,可通过“易加互动”平台推送“三次工业革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预学,从而增加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搜集学生家中科技产品,与其合照上传“晓黑板”讨论组,课堂上由教师播放图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其结合生活中的内容,对课程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情感态度,更好的展开本节课程的学习,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
二、展开趣味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小学生好奇心较重,对外界的事物存在着严重的好奇心,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们的这一特性,尽量让课程学习的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他们的情感态度,让其以一个热情、饱满的情绪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并活跃班级课堂氛围,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能力的稳定提升[2]。
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讲述了班规的内容,并告诉他们要学会遵守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们展开沟通和交流,打破以往的教学手段,向他们发出疑问,激起学习兴趣,如“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班集中有哪些规则?”或“在班级和同伴一起学习生活的时候,我们要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如“在走廊中不奔跑打闹!”“在下楼梯的时候不推不挤!”“在上课的时候不要影响课堂纪律!”等,让生生、师生进行互动,二者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利用情绪的热情展开内容的学习。
三、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设备走入课堂中来。网络信息设备对小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教师应当合理的将其融入进来,丰富课堂中的内容。其次,教材中的资源有限,在教学的时候内容较为匮乏,无法让学生长时间保证良好的情绪状态。基于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不断地扩充所学的内容,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3]。
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这些是大家的》一课,讲述了集体生活环境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学生们每天生活最久的时间便是在学校中,因此教材中的内容较为狭隘,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区生活中,拍摄一些短视频,打破教室学习的局限性,接触外界的环境,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利用摄像头记录自己观察的内容,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说一说“哪些是“大家”的,我们应当怎去做?”等,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和猜测,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在情感的作用下展开有效的课程学习。
四、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经常出现差强人意的效果,出现这种原因大多是因为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盲目的展开教学活动,对环节和过程缺乏设计,无法调动他们的情绪状态,对学习的热情度和兴趣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我们不乱扔》一课,要求学生形成爱护社会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为“了解保持公共场所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遵守规则及讲文明的表现。”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中,可以展开社会实践采访的内容,走到社区环境中,采访一些年龄相仿的孩子,或者对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询问,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延长对学科的热情,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们的能力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内容展开知识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丰富,在进行课程活动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和态度,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元素,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展开学习,加强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此外,教师要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展开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各方面能力的稳定提升,建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
参考文献
[1]文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9.
[2]徐麦华.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1):195.
[3]姜岸. 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6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