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信箱:关于成长,你要的答案全在这里 ——运用心理学减负提质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3期   作者:信璐
[导读] 小小的同学背着大大的书包,

        信璐
        济南市纬二路小学
        小小的同学背着大大的书包,上学写作业之余还要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学习负担过重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减负提质既是教育政策的变革(2018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一线的兼职心理教师,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帮助到身边的学生,还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童年。
        在纬二路小学“最大限度成全每一个生命”的理念引领下,自2017起我开始开展“解忧信箱”心育课程,并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引入积极心理学,从积极正能量的角度助力学生心理减负、自主提质,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赋能。
        一、信箱解忧,心理减负
        减负在教师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减去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而站在学生的角度,“心理减负”应当是减负提质的第一要务,通过心理减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轻对学习负担产生的心理压力,减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在成长中,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上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也许有小情绪、小秘密无处倾诉,身为班主任的我感受到孩子们随着入学一年在心理成长中的需求,2017年10月份,“解忧信箱”应运而生,这个信箱最开始的作用就是为班级的同学们提供咨询服务。同学们会把自己的小烦恼或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投进信箱,随后不久便会收到我的回信。
        “我的字写得不太好,很不开心。”“这次听写我错了很多,唉!”“我总是写作业、练琴到很晚,我觉得有点累。”孩子们的来信中有不少类似的烦恼,他们或是对自己学习上的短板而感到困扰,或是对过重的课内外学习感到压力,看似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小事不小,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指引和疏导,这些“小事”经过长期的积累就会逐渐消磨孩子对学习与进步的热情,打击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厌学的心理,所以我在回复中更多地采用鼓励式话语,帮助孩子们缓解情绪,保护他们的热情与努力。
        经过半年的实践,2018年5月份解忧信箱开始面向全校同学营业,来信的学生跨越各个年级,他们的烦恼来源也有所不同,我在回复中也会增加一些与人相处的小建议、放松心情调节情绪的小游戏、提高学习效率的小方法。回复后也收到过不少的后续反馈,这些同学几乎都告诉我烦恼解决了,很开心,有的向我表达感谢,有的则与我分享自己的进步,就这样通过书信往来的形式为同学们带来个别化、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 ,乐学习,爱生活。
        二、构建系统,激活动力
        减负不是目的,“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为了“提质”,它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变化,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其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学校就像是一个微缩型的社会,学生在这里的生活学习都会与他人发生联系,一个包容的、接纳的、支持性的氛围,富含安全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得以放心的成长。在这样氛围中的学生,不会拒绝学习,不会逃避责任,不会厌烦学校,也不会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我希望通过小小的信箱为学生建构一份社会支持系统,让他们感受到“我成功的时候是因为有人和我共同努力的”,“我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帮助我、理解我的”,“我欢喜快乐时总会有人和我一起开怀大笑的”。

?
        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学校学生自组织活动,在2018年4月份我和8名学生一起组建了帮帮团,开始试行由团队对来信咨询进行回复,让学生参与到帮助咨询者解决烦恼并回复信件的过程当中,来信咨询的同学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班级和学号,这样一来也可以很好的保护来信者的隐私。
        回信的过程起初也并不顺利,有时团员们会不一样,对待咨询者烦恼的所提出解决方法不同,作为导师我会适当进行引导,通过一次次为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而展开的探讨、辩论、组织语言书写回信,这些帮帮团的孩子们也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换位思考,懂得了同理心,增强了沟通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传递了温暖与鼓励。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于减负的问题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坚持因材施教,提供选修课程和帮扶辅导,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解忧信箱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份学习空间,帮助孩子们和学校、和他人建立有效的链接,在消除困惑的同时也成为分享者、付出者、组织者,形成正能量的良性循环,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支持系统,也真正从“减负”做到了“提质”。
        三、团体辅导,自主提质
        想要更好地做到减负提质,学校和学生都要做出调整来适应变化,一直以来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优化学生的合理负担,而学生也要学会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我们要触发学生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同时给予适时有效的方法指导。
        在2017年的6月份,我开始接触团体心理辅导课,于是我也尝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比如:学生年龄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就开展了《和好习惯交朋友》的团体辅导;我发现很多学生写作业磨蹭,便开展了《做时间的主人》《合理安排时间》等团体辅导;针对课堂教学我开展了《提高你的观察力》《学会合作》等团体辅导;针对考试开展《制定一份复习计划》《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等团体辅导。通过丰富多彩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我和学生们一起探索提高学习效率的小妙招,帮助他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结合我在教学中实行的一些减负提质措施,分层作业、个别化辅导、学科活动的开展,我们班级的学习也不断稳步前进,在教与学的共同合力之下,同学们不但乐学,而且会学。
        四、创设平台,以“加”促“减”
        我认为减负提质,不仅要“减”,还应当有“加”,“加”的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空间,“加”也是为了“提质”。2019年2月份我开始担任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也更加有条件为学生们创设体验与实践的平台,而学生在多彩的学校生活中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会伴随他们成长,受益长远。为此,半年多以来我也积极地为全校同学创设了许多重实践、重体验、参与性强的平台与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找到与自己的成长需要相契合的土壤。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校园活动中同样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成长内驱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自我的发展。学雷锋活动中同学们自发学习雷锋的事迹,并用实际行动去传承发扬雷锋精神,还用心发现身边的“小雷锋”,校园掀起一片“雷锋潮”;清明节前同学们互相学习分享红色故事,了解英雄人物,又行动起来通过扫墓祭奠英雄先烈;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学们纷纷搜集或创作文章诗歌,通过广播诵读、书画展、歌舞表演为祖国献礼致敬,表达拳拳爱国之心;搜集老物件亲手制作模型,举办展览向更多人讲述老物件背后祖国的发展。11月份刚刚结束的亲子节,前期由同学们自己策划方案、发布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创意全家福、幸福瞬间晒一晒、家庭徒步路线图、亲子对话,全都在亲子节活动中精彩呈现,收获了参会领导来宾的点赞无数。在这些平台中,学生真正成为了主体,他们自发学习、创意无限,不断追求自我的突破与发展,综合素质也发生了“质”的提升。
        通过近两年来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将心理学服务于减负提质,意在减负,重在提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才能切实帮助到每个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也许这就是关于成长的答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