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3期   作者:王慧
[导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表格信息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是学习Excel软件的基础内容。

        王慧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表格信息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是学习Excel软件的基础内容。我从项目学习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教材,把知识目标融入项目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项目学习活动,以此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重构。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
        对于素质教育而言,通过应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实现教学创新的基本目标。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相比传统单一方法有着显著优势。在信息课程中进行应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项目学习特征
        教学领域的所有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特征,比如,传统教学以教材、教师为中心并围绕知识点展开教学,常见的教学模式为集中授课。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基本没有自主思考和操作时间,也不会站在整体角度把握课程和理解知识,知识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项目学习和传统教学相比有着较为显著的特征,其核心为让学生作为主体进入学习状态,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而言,项目学习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要独立完成制订计划,收集、选取、应用材料及展示成果,教师在此过程中则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基于多种资源构建项目学习。项目所需的信息有的是教材中的知识,有的来自学生的实践体验,也有一部分是互联网中的信息,甚至还有学生想象出的知识,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能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第三,评价方式更为科学合理。传统教学倾向于结果性评价,基本很少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项目学习则在学生完成每个阶段任务后展开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认可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教学活动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新阶段,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普遍存在两种问题,首先是教学分配不均匀,教师或者过于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及专业理论术语的教育,或者过于重视对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流程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熟悉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足够的操作经验,导致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欠缺,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种是只会机械性地操作计算机,脑海中没有完整的知识及能力脉络,无法将实际技能进行灵活运用,欠缺信息素养;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束缚过重,导致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重视对于学生分析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学生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到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机械性的,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增强,无法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因此,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得到加强。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验课《简易智能倒车雷达》项目学习为主,教师仅仅通过理论知识或者实践操作都不能使学生对于智能倒车雷达的工作原理产生清晰地认识,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首先,对学生提出实际项目,比如“如何实行系统控制原理”、“实现系统控制原理需要用到哪些硬件”以及“系统如何控制汽车进行倒车”等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项目;其次,根据相关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使学生亲自参与项目的完成,并最终完成项目;最后,使学生参与课后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创新思维以及计算思维。

教师借助教学活动的辅助,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了自主探索,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提升,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设定项目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项目学习,最关键的是制定项目目标。制定精准的项目目标,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具体的项目开展、项目成效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能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有的放矢,从而使项目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对项目目标的精确定位。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项目目标进行定位。一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如阶段性需求、信息化技能发展需求、学生兴趣关键点等。总之,教师必须基于学生这一主体来确定目标。二是教学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因此在制定目标时,教师要将视野放宽,关注当前社会的发展热点。三是教师要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目标,并将目标与其他教学元素进行连接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可以复用的代码”一课就可以引入项目学习。这部分知识属于难度偏高的内容,很多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但复用代码知识是目前信息技术中基础且实用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为其制订难度适中且熟悉的项目内容。复用代码是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掌握当前信息化技能必须具备的能力。综合这些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解决火柴棒摆数字问题”的项目学习。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接触过火柴棒摆数字问题,而火柴棒又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因此本项目对学生而言,容易理解、难度较低。同样基于上述因素,学生可以制定目标如下:第一,理解火柴棒数字问题的算法分析、数字问题的流程图;第二,明确以特定数为最终结果而呈现出的火柴棒实现方法。这一目标涵盖信息技术学科中最基础的编程算法和思维,有助于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三)做好项目学习效果评价与总结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关注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有效评价与及时反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作品选题、规划与分析、工具与方法、步骤与过程、成果与报告等制订恰当的评价量规,进而对项目学习的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互评等,可以利用ittools、moodle、claroline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在线评价。同时,教师要关注创新创造潜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评价,延续其创作欲望;要做好成果精彩展示工作,充分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引发学生自信和发自内心的喜悦。另外,每个项目结束后,都要督促学生做好项目总结。项目总结可以让学生积累有效的经验,有利于后续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开展,为他们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内容十分抽象,早期教师在教学时,由于应用的方法存在缺陷,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未能达到预期。为此,教师就可以尝试应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将整个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让其自主按照要求,逐步完成各个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能将以前学过的信息知识融会贯通,有效解决眼前的问题,以此加深认知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也将为其未来的个人发展带来了诸多帮助。
参考文献
[1]谢佳.高中信息技术实施“项目学习”的新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67.
[2]王敏.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3):127-128.
[3]丁洁月.例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学习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2):62-63.
[4]王萍.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1):135.
[5]胡飞.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32):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