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情境下高中语文“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的实施策略及意义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范文杰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国家在教育这一领域也越来越重视

        范文杰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629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国家在教育这一领域也越来越重视,而学生在学习语文科目中,阅读教学属于一项比较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因为语文阅读需要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紧扣语文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当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最基础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如何更好提升学生这一素养,当前,可以将单篇教学增设为多篇教学,在群文阅读情境下开展教学实践。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重点关注这一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关键词:语言构建与应用;群文阅读;语文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国家不仅仅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也更为关注。而在核心素养当中,语言建构与应用是最基础的。同时,随着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的兴起,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快速提升提供了条件。于泽元在《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大纲》中讲到,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可见,群文阅读提供了跨篇目、跨文体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环境。因此,语文教师若能积极创设群文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建构的能力并能够对其进行应用,则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快速提高语文素养,达到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二、核心素养发展之下,实施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核心素养能力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兴趣有时并不是十分的浓厚。因此,在学生阅读层面上,语文教师应该明晰学生逐渐多元化的性格特点,熟悉了解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理解和看法,随后根据学生阅读状况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语文阅读材料当中进行语言建构,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只有自己所感兴趣的学科,才更容易进行深入地学习。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努力营造出一个高效的语文环境。比如,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高一《虞美人》这一首诗歌的时候,除了先从诗歌中作者亡国之君这一身份开始介绍,并介绍其诗歌的写作背景,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诗歌中的内容,随后让学生多查阅一些关于阅读内容的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进而不断的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对其产生深刻印象,并愿意自主对阅读内容进行学习,深入了解这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而在这一章节中,语文教师需给学生构造一种群文阅读的情境,利用多篇阅读,选择慨叹亡国伤世的诗词,让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文章懂得如何鉴赏悲凄深沉、哀伤幽怨的语言,让学生去对这一类诗歌当中的语言材料等进行积累和感悟,以及如何在写作中去应用,进而提高其语文建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语言的应用规律。
(二)设置群文阅读情境,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通过给学生设置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中相应的情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通过对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以前,教师擅长单篇教学,也容易创设单篇教材的情境模式。在群文阅读情境下,教师则必须将教材进行延伸,借助多篇文章创设情境。
        结合情境设置,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其阅读内容以及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1]同时,语文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群文阅读,积累阅读经验,以此来增强自己的语文构建和应用能力。比如,当语文教师在讲解到高一下册《阿房宫赋》这一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对其进行分组,引入相关群文阅读材料,比如张衡的《二京赋》,王粲的《登楼赋》,左思的《三都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甚至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让学生可以对这些文章先进行群文阅读,感受是如何运用语言的。带领学生走进文中,进行详细的分析,随后,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来给学生提出一些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的建构,来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其他语文内容的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由想象与自主观察,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以此达到阅读教学目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能够自主进行深入探究,分析阅读内容,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构建能力。[2]比如,学生在学习到高一下册《祝福》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就环境描写这一角度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精心筛选出多篇有经典环境描写的文章,引导学生鉴赏、学习环境描写对人物情感展现的作用,对人物命运的推动作用。同时,注意环境描写中语言词汇、句段的使用特点,建构用语模式甚至体系,并让学生分析其语言的应用方式,给学生营造一种更深入的情境氛围。[2]并结合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让学生能够身临其中,帮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鲁迅所描写的封闭的、黑暗的社会环境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三、紧扣语文发展趋势,凸显群文阅读意义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施过程,首先在于强化对“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这两个概念的分解与整合,能够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抓住“建构”的内涵,形成个体言语经验,构建个体言语系统,然后在“运用”层面,由个体言语感悟上升成社会群体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抓住了语文素养最基础和核心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通过群文阅读视野下“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来激发学生其他三大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这是当前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生成方式的一大突破和创新。所以,群文阅读情境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学实践最大价值、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由语文课程素养走向语言交流能力,由语言交流能力走向个人生存能力,由个人生存能力走向服务社会能力,由服务社会能力走向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终极价值呈现。[3]对这一理解,课标修订稿也给予了详细的阐释:“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结论:以上就是针对在群文阅读情境下“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实践与提升等相关内容进行的论述。简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是需要学生自己在阅读学习中不断地整合才能够达到。同时,也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语文的阅读产生兴趣,随后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振坤.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8, 000(001):136-137.
[2]张日胜.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8, 000(018):168.
[3]王宁.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J].语文学习,2018(9):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