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元
广东省化州市新时代学校,5251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学习各个科目的时候不单单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在这一基础之上锻炼到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成长为一名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那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情,也需要学校教学教育者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从而更高效地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并且培养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等等是非常必要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汉语是组成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元素,而汉语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语文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为专业的语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所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当下语文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初中学生相比较于小学学生,具备着一定的知识储备,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在实际教育当中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年龄基础上,以最为合适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避免出现学生进行“填鸭式”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在小学阶段一系列的积累以及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学生进行更高难度的语文知识学习。语言能力的强化可以分为两方面,既包括了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也包括了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人们常说的“输入”与“输出”。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导入课堂知识,作为引导者的我们,可以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毕竟太过复杂的导入可能还会导致学生们无法理解知识的内容,更别说去看清知识的大体轮廓,去根据课堂导入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只会觉得在经过课堂导入之后自己仍旧是云里雾里,如果长期这样,学生只会对学习语文慢慢的失去兴趣,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学习过后的对于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时候,只有对课程感到兴趣,才会产生积极地学习情绪。在初中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将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奋性,从而有效的参与到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去。语文除了古诗词,还有长篇大论的散文,在语文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当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时候,就能很好地为学生在更深难度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带来便利【1】。
二、注重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刺激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华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语文课堂所教导的并不单单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从而刺激学生自主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流行文化相比较,传统文化缺乏趣味性的,这使得学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当中,要注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方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扭转传统文化是枯燥的这一局面,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譬如,语文教科书中的会描写到的二十四节气,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二十四节气的了解不多,接触的机会也不多,但是二十四节气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它是中国古代农民进行耕作的时令术语。又譬如,“高邻”“避讳”“亚元”“解元”等等的一系列古代名词,学生在显示生活中并不能接触到,所以在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时,教师更加注重这一列文化的教学,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赋予这一类知识活动,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类知识的理解以及印象。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去学习,了解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积累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自身的内涵【2】。
三、创造合适的审美鉴赏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学生对于情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从文章、古诗词当中去提炼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他们能够很好地去体会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是好是坏,所表达的精神是否值得弘扬等等,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基础情况来进行选择。
例如,在《乡愁》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这一文章的教学时,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进行营造作者的思乡气氛。文章当中描写到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样意象都能够很好地代表家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具的方式,将邮票、船票、坟墓以及海峡的照片或者相关的事物,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教科书当中过渡到实际事物当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看见真实的事物来体会余光中当时写这一篇诗集时的思想情怀。通过营造思乡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充满思乡氛围下进行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够很好地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撰写这一诗集的目的。
又例如,进行《我爱这土地》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时,作者在描写“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时候都运用了不同力度的修饰,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情朗读,注重每一个修饰词所修饰的力度,投入情感去感受这一篇散文的魅力。经过深情朗读后,学生能够很好地感受到作者在描写这一篇散文时的情感,为接下来深入地去学习为什么作者要进行这样的描写,作者写这一篇散文的目的等等的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营造良好的审美鉴赏情景,能够让学生投入自我情感去感受作品,在感受作品的同时能够通过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学习作者怎样来抒发自我情感等等,从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简简单单的文字看似很简洁,但其中背后却蕴含着许许多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投入,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鉴赏情景,这样学生无法准确、高效地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做到自主感悟到语文这一门学科背后的魅力【3】。
结束语:总而言之,一切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基础情况为落脚点,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环境,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把兴趣转变成为学习的第一动力。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示知识,赋予较为枯燥的知识“生命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激起兴趣。
参考文献:
[1]王自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22)
[2]严虹,游泰杰,吕传汉.对数学教学中“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认识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17(05)
[3]甘勋锐.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