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妤芬
(温州第二十三中学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深入,初中教育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激励理论被广泛应用,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了较好的效果。教育激励理论不仅能够让学生切实提升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教育激励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给当前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激励;初中班级管理;应用研究;初中学生
引言:初中生受到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青春期和叛逆期等相关因素,造成了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责任较重、任务繁杂。很多初中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会应用到教育激励理论,促进班级管理的深入发展,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参与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本文深入探究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教育激励理论概述
教育激励理论最开始源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后来在教育领域中逐渐被发展和应用。教育激励理论主要强调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始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班级的客观情况和整体教育环境对学生和班级管理方式开展有效的激励策略,采取适当激励方法,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素质的教育目标和基本要求。因此教育激励理论在当前众多地区的初中班级管理中被广泛的应用,很多班主任老师认为教育激励理论的方法更加符合当前教育实际情况,教育激励理论所发挥的作用较大,能够不断强化班级管理的具体效能。
二、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背景
在传统教育模式和班级管理模式中,进行班级管理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有些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内心想法和身心成长规律有所忽视,甚至让学生始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应用此种传统类型的班级管理形式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助推班级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此种班级管理方法单一僵化,并没有站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进行班级管理,长此以往会让学生逐渐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学习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影响较大,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希望有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想法,倾听自己的内心,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与认可,并在其他人的鼓励与支持之下始终保持强大的内生动力,更好地开展学习,逐渐树立自信心,因此应用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意义重大。
三、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阶段目标
初中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充分发挥教育激励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在日常管理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集体生活情况,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阶段目标,此类阶段目标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并以实现目标的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进行阶段目标的创设时,教师需要确保这一目标能够通过学生的努力而达成,避免出现空喊口号、不切实际的现象,如果学习目标无法实现,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的设定将毫无意义。在学生执行和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激励和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在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学生的自制力正在逐渐发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设定一个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和踏实学习而实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在校学习过程能够更加明确清晰。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现有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将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强化目标的可实现性,而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实现学习阶段目标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让他们从一个个的小目标出发,逐渐实现自己所设定的阶段性大目标。
(二)全面强化初中班集体中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初中班主任教师在进行教育激励时,可以采取个体激励方法和言行激励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成长。首先,班主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的生长环境、教育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化特点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更加活泼好动,而有些学生也会腼腆内向,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从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其次,在进行个体激励时,教师需要确保能够全面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其开展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强化激励方法的灵活性运用。最后,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始终保持强大的责任心和耐心,用心、用情关爱了解每一名学生,不断强化自身能力素质,用好教育激励理论,充分挖掘不同学生个体的内在潜力,并帮助学生将潜力释放出来,发展自身特长,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班级管理中扎实实施榜样激励教育形式
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巨大,很多初中生更愿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模仿榜样,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意识,实施榜样教育激励形式。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其他同学出发,积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并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帮助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成为他人的榜样,实现班级环境中的良好激励氛围。另外教师也要从自身出发,做好榜样,严格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在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始终传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通过榜样的潜移默化影响实现教育激励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总结: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强化初中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和鼓励,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因此本文从教育激励理论入手,分析了教育激励理论的实践背景和主要目标,并提出了合理的应用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初中班级管理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员国琪.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11):165-166.
[2]黄静.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153.
[3]黄 凤.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年轻人,2020,(8):31.
[4]江玉宝.探究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20,(2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