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
喀什第二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4000
摘要: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未对语文课程教育形成影响。中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正确掌握教材,认真研究语文教材,明确德育教学的入手点,还应解决好德育和中学语文教育相互间存在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唯有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才不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状况。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正确引导中学生发现并分析文章中最震撼、最感人的语言文字,明确重点,形成共鸣,进而增强自身体会,在不知不觉中教育中学生,塑造其良好的思想与灵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课程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德育包含内容众多,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承担德育教育责任,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能够修身养德,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德育内容丰富、繁杂,而初中语文知识更是丰富多样。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对这一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利用文章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
初中语文通过文字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不只是提高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能反映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社会现象,或者教会学生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蕴含一定的思想道德的启发。这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对每一篇文章都要有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正确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举例子来说,在《论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句子中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要求学生对待朋友友好亲切,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善良的品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同学优秀的道德品质,对自身存在的缺点进行改善。
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大多都是与自己祖国有关的教育,传承中华千年优秀的文化,蕴含丰富的底蕴。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实际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结合课程内容,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计划,确定德育教育的渗透目标,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德育教育充分融合,以此来增加渗透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老师如要把德育和教育二者进行统一,离不开语文教材。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和文字来领会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里的情感和思想,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老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和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交流,充分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探究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进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黄河颂”教学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歌词里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字里行间感受诗人那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体会黄河历史的悠久以及气势磅礴的惊人力量,深层次理解母亲河所蕴含的伟大而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
老师要让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第二乐章,让他们进入诗人光未然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精神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语文教学老师能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用黄河之颂来讴歌伟大的中华民族,树立学生身为中国人的自信心以及民族的自豪感,激励他们要像我们的母亲河那样,以奔涌向前,不可阻挡的气势去开拓未来,为实现民族振兴,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实现报效国家的梦想。
3创新语文教法,促进学生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基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新课改要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总结,比如提问法、阅读法、讲述法等,将这些方法灵活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趣味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在轻松的交流氛围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探索中接近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并设置有趣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习得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和理解能力。
4注重作文教育,推动中学生抒发情感
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往往认为中学生知识写作素材的掌握与积累是提升作文水平的重点,而语文教师则难以协助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长此以往即会造成语文教师应用传统教育形式中阅读优秀范文,并且给中学生讲解有关写作技巧。许多中学生会认为此种作文教育形式乏味无聊,则更难以提升中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加之语文教师因应试教育产生的影响,认为中学生最好表现就是获得优秀的成绩,忽略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基于此,即便转变教育形式也难以从本质上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习作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需求,这种命题应当具有相应趣味性,目的清晰明确,把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作为习作所需工具,因与学生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极易调动中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比如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作文教育中,让中学生将城市环境作为习作命题,使其通过对城市环境的了解,写一篇怎样改善当前城市环境的议论文。
结语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设立教学情境;延伸与拓展课外阅读;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组织课堂活动,能使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功能得到拓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夯实了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淑玲.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及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8):150-151.
[2]鲁遐国.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20(09):15-16.
[3]李金凤.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01):179-180.
[4]孙倩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7):58-59.
[5]李发旺.浅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J].南北桥,2019(02):146.
作者姓名:杨坤, 单位:喀什第二中学 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邮编:8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