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    许胜
[导读]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语言阅读教学模式

        许胜
        云南省普洱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665000
        
        摘要: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语言阅读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这种组合阅读方式的形态来开展语文阅读。通过多媒体话题的选取与多文本形式的建构,让我们的学生在扩充阅读面积的同时,力求真正做到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协同发挥,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增强与提高以及语文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前言: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习其它学科的根基和重要保障。语文同样也是一门注重知识积累的学科,在阅读的基础上,积累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单篇阅读教学,一节课可以同时阅读、分析多篇文章,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极大的考验。不仅要求教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同时还需改变原来的课堂结构,进行新的结构划分。群文阅读注重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有利于打破原来"一言堂"式的阅读课堂,课堂的内容和生成性也得到无限地放大。此外,群文阅读也对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帮助。
        一、创建课前思维导图预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预习是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和起点。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先见了解,这种了解是完全建立在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之上的,同时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疑惑与不解。将这些有待解决的困惑以及预习中产生的思考带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来,可以让实际的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思维碰撞,同时更多真正的基于学情的教学互动也会随之产生。由于需要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前预习中需要注意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容易完成这一原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家庭作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预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见解与疑惑转移到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来解决。但这一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拥有清晰而明确的预习框架,预习框架的建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这样让学生容易掌握,且不能够流于形式。针对所要预习的课文内容,学生需要用心去琢磨,不断挖掘自己的想法与难点,不做无用功,让课前预习能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作用,教师可以创设一堂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的课前预习框架。其主要目的是将预习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给学生更具体的预习方向指导。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喜好,选择适合的思维导图运用于课文预习当中,最后评价并分析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的结果呈现,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基于知识运用导图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并非万能。在运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为基础去设计教学环节,对于不同语文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不能一概套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学学生学会学习”。

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其次,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技能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警惕教学的模式化。在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时,不能急于求成。学生应当在了解思维导图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联系自身实际与所学知识,慢慢建构出适合自身的学习形式。例如在学习《观潮》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施教过程中,教师的导入阶段运用视频进行导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再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将教学目标中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进行理解与掌握;学生带着已经理解的生字词初读课文,先划分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同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个问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在学生讨论交流过后得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这一线索所写,围绕线索展开,按“潮来前”、“潮来之时”、“潮来后”划分课文的层次,进行小组合作,绘制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最后交流展示,互相评价。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断加深对导图的进一步了解,在不断了解中通过反复练习与交流促成对思维导图的内化直至创新。这个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因个体的不同,进展也会不同,应更加注意应用的持续效果。
        三、合理运用思维导图 优化教学时间分配
        小学中段语文学习内容不断增多,学生的语文学习正处于转折阶段。学习压力逐步提升,但可利用的时间依然十分有限。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去帮助师生优化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十分重要。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之前,首先应当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在此次学习活动中,是否需要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归纳、分析、创作或是头脑风暴。对应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运用导图与否;其次在学习的不同时间段内,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以及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当在备课时考虑到选择恰当的学习组织形式去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例如在课堂学习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维导图绘制,一方面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交流功能,去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最后,还需注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呈现的导图结果进行反馈。在通过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需要将教学重难点根据基本学情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教学的重心落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疑难,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够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大多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习得,并衍生至自身的独立语文学习过程中去。在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评价阶段,及时的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表现,有利于为后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群文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教师的阅读广度、学科知识面上,更体现在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课堂监管能力以及课堂开发能力上,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课堂创新。
    四、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因此,历年来优化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都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育名师提出较多关于阅读的教学理论。这些教学方法各有优劣,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随着教学改革而被大众所认识的新型阅读教学形式,因其特殊的文本组合方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以及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
[2]?郭兆军.浅析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
[3]?何赛平.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