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丁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 362441
摘要:在高中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参与欲的带动,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合作、解析,从而达到知识教授的灵活生动。那么,所谓的“导学案”教学就可以更加直观的被理解为是语文教师在编写教学学案时,以“学生”为主体核心而展开的综合性教学设计。主要教学目的是结合教材文章引导学生主动求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本文系:安溪县教育科学2020年度立项小课题,课题名称《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AX2020-084】
前言:
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不同的是,导学案的教学方案设计更加多元的融合了有关学生视角的文章分析。语文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整体编写时,会专门考量对学生自主交流时间的穿插设计。因此,在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教学,语文教师需要以“掌握知识”为关键展开导学案的“接地气”应用,避免语文教学盲目灌输,为高效率语文教学做好铺垫。
一、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增加负担
高中时期的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思维培养等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本应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成长。但是,纵观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中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可以发现,导学案的应用非但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必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压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下意识排斥。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导学案的教学应用主要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就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来预习语文教师布置的导学案任务。而与语文教师的全面讲解相比,学生的预习往往是相对低效的,因此,学生的自学自信就会受到不可避免的打击。二是因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安排之余制作导学案,也需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在排版、设计、插入附件等方面消耗时间,使得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无形增加语文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压抑个性
为了在高中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加实际的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班级学生的兴趣心理等,进行先进教学方法、教学渠道的应用实践,以此帮助学生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爱上语文,自学语文。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可靠的导学案教学应用。但是,实际的教学成效却没有什么有效的质量提升。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有少部分的语文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时,由于平时的个人工作量较大,无法合宜的收集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综合渗透,因此就有可能在网络平台下载一些其他语文教师的优秀案例直接套用,使得导学案教学名不副实。既不能体现出语文教师教学的独特个性与个人特色,也不能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合理锻炼的切实目的。二是因为少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编写设计时,没有考虑实际需求,编写的内容无法契合当前教学目标,使得教学质量大受影响,学生也不能在导学案教学中合理延展个人的学习空间,个性发展。
二、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化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导学案教学的核心意义
导学案在高中时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而为了让这些教学价值合理实现,首先,语文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之前先行明确导学案教学的核心意义,重视导学案与传统学案之间的不同教学差异。
然后,根据导学案的教学目的进行导学案教学的明确定义,合理、科学的将导学案的“学生核心”发挥体现,保证在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导学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与“学生现下的学习态势”所吻合,且导学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突出明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语文教师在《劝学》一课的教学前,明确该文的导学案核心教学意义后,从“学习目标、导学案应用说明、‘知识吸收、基础演练、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条理化的导学案分类,然后带动学生参与其中,自主的开展学习探索。
(二)在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上讲究普遍适用性
语文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来深化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前期考虑好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导学案的导出应用足够可靠。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势,让导学案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从而切实体现导学案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卓有成效。那么,从这一点出发来审视导学案设计可以发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编写导学案时注重导学案内容的适用性。即导学案的教学渗透,需要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易于融入,学习素养不同的学生不仅不会因为导学案学习增加负担,还可以在导学案学习中品出乐趣,分层导学。例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设计导学案时需要注重导学环节的基础需求,然后设计基础导学案与延展导学案,基础导学案为语文知识的基本穿插,以阅读背景的介绍来带动学生快速学习。延展导学案则可以在背景介绍之余,增加一些相关群文略读,让学生整体化看待学习核心:思想主题。
(三)以学案展示为引带动师生共同研究
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不仅需要应用需求合理、明确,还需要应用形式活力无限。因此,在导学案的实际编写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分情况的转变导学案应用流程,带动学生共同探究,让学生从自身的参与感、自豪感中端正导学案的学习使用。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基于《红楼梦》在我国的传播影响,在应用导学案之前,于课堂时间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红楼梦》所讲的故事?是否自行阅读或者观看过与《红楼梦》相关的作品?书、影视、综艺等形式不限,看完有何感受?然后,结合学生的积极发言导出需学文章《林黛玉进贾府》的导学案。让学生在教室引导下思考如下问题:结合教材提炼人物描写,勾画与林黛玉形象描写相关的例句分析,然后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这一重点描写分析该写作手法的目的,好处?让学生自行从问题总结中展开思考,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延伸问题,有主有次,层次分明。
(四)课堂教学时间的导学案总结反思
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基于教学阶段的特殊性,语文教师会下意识的将更多的反思检验时间用于书面考试检查,让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从考试环节中清晰呈现。但是,让学生在学习压力本就较高的学习阶段累积少语化反馈,却不如灵活的展开课堂总结反思来的实际。毕竟,口头交流虽然不能让学生直观、全面的反思自己的学习漏洞,却可以让学生在互动化的思考总结中一次次完成自我审视,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弱化考试厌恶。因此,语文教师使用导学案教学时,必须灵活的调整课堂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活跃的交流时间中感受到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启导与肯定,用“小目标”设定鞭策自我。更加有效的理解导学案教学的必要性,对于导学案学习充满主动参与性。在接下来的导学案课堂教学小结中,结合导学案学习展开个人反思。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课堂总结环节,语文教师与学生一起有效互动,既能为后续的导学案设计提供优化参考,又能使学生的自我检查科学、及时。
结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班级学生的个人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完善。因此,在设计并应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要中心,挑选学生更易喜爱的文章进行导学案设计,带动学生自主交流,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帮助学生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兴萍.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0,(97):43-44.
[2]王建兵.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J]. 考试周刊,2020,(96):43-44.
[3]吴智昌. 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江西教育,2020,(33):18.
[4]胡玉芬. 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 成才之路,2020,(3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