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党邱宏
[导读] 信息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空间

        党邱宏
        新疆温宿县第二中学    843100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空间,其中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快速提升教学效率,还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利用互联网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宽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展开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高中物理
引言:所谓“互联网+”教学模式,即指借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拓展课程安排,传递更多的知识内容。并且借助信息技术可视化的教学特点,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生涩枯燥的知识内容具现化,以一种更为立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互联网+”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设“互联网+”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知识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能力,并使学生在独立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借助网络工具,来帮助自身简化学习难度,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促使其自主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模型进行解析,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转变自身思考问题的方式,采用更加灵活的视角去分析知识结构[1]。
        例如在学习“弹力”知识的过程中,以往学生对于弹性形变这一概念常常理解的模糊不清,因此导致了学生对于弹力作用的方向、大小以及胡克定律等内容理解混乱,无法做到精确理解知识内容。为此,教师便可以通过课件分享在课前引导学生展开预习,借助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人们拉弹簧、橡皮筋等景象,引导学生观察此过程中物体发生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和弹簧、橡皮筋一样受到外力作用会出现形变,而外力消失又会复原。继而以此为基础,请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尝试总结弹性形变与弹力的概念。其后,教师可以在课件中用视频为学生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弹簧伸展的越长,其产生的弹力越大,那么是不是可以以此作为判定弹力大小的标准之一呢?由此教师就可以引申出胡克定律的知识内容。研究胡克定律时,探究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拟合技术,得出正比关系。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方法与物理思想。


二、构建“互联网+”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物理学科是一门研究真实生活现象的学科,其中许多的知识原型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高中电学、力学、运动原理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详细而有趣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物理实验教学常常会受到诸多的限制因素,例如实验材料、实验时间,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对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因此导致了有许多实验内容都无法为学生开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2]。
        但是在“互联网+”实验模式下,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能够促进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为例。在这一课中,传统的实验方式是利用打点计时器与砝码、纸带组合成一个完整结构,通过砝码自身重量带动纸带快速坠落,进而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的痕迹间隔变化,来帮助学生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但这种实验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在于学生操作时难免会存在视觉死角,对于实验的观察往往只有结果,没有详细准确的过程,因此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近距离拍摄实验的完整经过,并通过无线投屏技术将完整的过程同步在电脑上播放出来,甚至技术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利用慢放、微镜头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观察实验过程,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学习体验。
三、融合“互联网+”理念,丰富物理课程资源
        高中物理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包罗万象,种类丰富,然而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故此不可能每一种知识都学生详细的进行介绍。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来为学生扩展学习实验,并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3]。例如,在学习了平抛运动之后,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索有关平抛运动的趣味实验,将其分享给学生之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尝试自主进行实验。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物理知识,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某些电学实验中,实验效果不佳,安全性不高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模拟实验室或仿真实验室开展相关教学,会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教学视域之下,高中物理课程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可能性,因此教师需要有效使用网络技术,丰富物理课程资源,以此来整体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琳琳.信息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与发展措施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22):209-210.
[2]周庆,林丛,赵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01):58-60+18.
[3]王琳琳.信息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与发展措施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22):20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