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郑霞
[导读]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郑霞
        泸州市龙马潭区经纬诺博幼儿园  646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纳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可见,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应重视集体性的数学活动,而且要将数学教育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内容。
一、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内容进行数学教育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生活中有很多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我们可以寻找各种数学内容对儿进行数学教育。例如,早上跟幼儿一起数来园的幼儿数;你今天穿的衣服上有什么图案颜色;在餐后活动中,玩具怎么分类取放,相同与不同的分类放好,这就涉及数学中的分类和统计;家里的电话号码和父母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早操队伍里前后左右的小朋友是谁;也可通过相互问好,“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设计情境,让幼分上午和下午,白天和晚上;让幼儿做教师的小助手,请幼儿帮教师分发早操的扇子,幼儿每组各分发6把扇子,一组一组地分发,可以发展幼儿对点数、平均分配等数学知识的巩固。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日常能够接触到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数学知识以及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现象向幼儿渗透数学教学内容,能使幼轻松地学习并握数学知识;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有意无意间感受来自生话的多种数学信息,可以消除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幼儿大胆地亲近数学知识,慢慢积累丰的经验,从而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
二、日常生活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充足的平台
        在幼儿经历了认识、学习数学知识以后,引导幼儿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题是很必要的,而日常生活就能为幼儿解决数学问题提供充足的平台。
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通过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如“请小友搬椅子出来上课,第一排坐15个人,第二排坐25个人”“我们班今天来了几个男孩,几个女孩,数数一共有多少人”“老师需要12个椅子,数数现在还差多少”“帮老师数数20个杯子够了没有”抛一些需要手脑并用且难度稍大的工作给孩子,而这些,对教师来说轻而易举,却给予了幼儿生动活泼的课前活动,同时也刺激了他们自主能动地参加数学话动的教学,使教师能轻易地教,幼儿能轻易地学。
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到是他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或要想解决的问题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从促进其思维的兴趣。
三、生活中的游戏活动是数学教育的催化剂
(一)在角色、结构等游戏中积累教学经验
兴趣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提高幼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而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角色游戏,小班幼儿可以通过在“娃娃家”分配碗和勺子、收拾玩具来练习一一对应,区分物品的大小;又如,结构游戏,通过观察,动手拼插“滑滑梯”“高楼”“马路”“公园“房子”等活动,从中了解到与图形相似的物品,也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活动区操作探索中,巩固数学教育
数学活动区是现固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对数学知识延伸的最好方式。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工具,它能帮助幼儿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感知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兴趣、探索的进度,有计划地投放材料,不断地帮幼儿复习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使幼儿能深刻记忆数学知识。如本学期在学习2-6的分成中,我设计了一份以向日葵为底板,上面分缝上三个袋子,以插数字卡的形式让孩子进一步现固对2-6的分成的认识。另外,在学习1-5的序号数学知识时,我为幼儿制作了一份“小动物坐火车”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一边摆放一边说出“XX小动物坐在第几个座位”,从而进一步加强幼儿对5以内序号的认识。
(三)户外活动是幼儿数学实践的游乐场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不同方位。如在玩大型玩具中体验上、下方位;在排队中体验前、后等空间方位;跳方格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辨认10以内的数字,区分单双数;在跑步中体验速度、距离、时间等数、量的结合;在玩器械玩具时可通过个别或小组等形式比较大小、多少、方位、重量等,在一系列的外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到数的含义,加深对数的理解,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数学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数学教学活动要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除集体教育活动和数学区外,应该扩大活活动深入家庭、走向社会,与社会生活中的数学紧密结合起来。
(一)情境教学活动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司通过设计模拟生活的场景,如商场买东西、小卖店买酱油等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融人其中,让幼儿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幼儿能轻松、自然、真实地学习数学。
在“认识日历”“认识时钟”等活动中,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所熟悉的台历、挂历、等物品进行观察、探索、尝试;还有我们在数学区墙饰上,要求幼儿通过“排序”“分成”“时钟”“我住几楼”等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了解数字对我们生活的重大意义,如果没有了数字,生活将遭遇很多的不便。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是幼儿熟悉的,因此幼儿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
(二)在家庭生活中自由体验学习数学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有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因此,充分挖蕴藏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引导幼儿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例如,运用课余、餐前后活动、离园活动等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交流家住几楼几号房、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紧急电话;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演演打电话的情境;吃饭时如何分发碗筷;鞋袜的左右区分等,不知不觉中对孩子滲透了分类、排序能力的培养。又如,吃饭前,请孩子给每位吃饭的人分发一份餐具……这就透了一一对应的方法。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掌握了数数、排序、分类、加减等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儿自主地思考、探索解决了问题,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让幼儿接触社会中所蕴含的数学
请家长协助,在带幼儿去超市时,让孩子观察商品的价格,自选几种喜欢的东西记下价格,尝试统计了钱的多少后到收银台交钱取物。幼儿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人们对数、重量、分类、量加减、排序的运用,认识了不同面额的货币及币值,也进行了初步的社会实践。
生活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作为幼儿园教师,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一方面学做有心人,善于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日常生活对幼儿积累数学经验、学习数学的有效作用,使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