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魏利萍
[导读] 性格是一种稳定的、习惯性的心理特征,

        魏利萍
        绍兴市柯桥区柯桥裕民幼儿园  312030
        摘  要:性格是一种稳定的、习惯性的心理特征,常表现在人们对客观事物(对集体和他人、对工作、对物品、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上。幼儿时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性格逐渐与周围的成人和儿童接触形成的。幼儿教师有责任对幼儿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良好性格;重要阶段

1.引言
        良好的性格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而幼儿时期是性格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是非常重要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形成的,尤其是在幼儿时期。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2.良好性格的作用
        良好的性格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勤奋可以弥补笨拙,笨鸟先飞。此外,良好的性格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例如,乐观开朗的性格使人快乐,而狭隘、胆小性格的幼儿容易导致神经活动和免疫缺陷,从而产生一些身心障碍。
3.影响幼儿良好性格的因素
        影响儿幼儿的良好性格养成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家庭成员、学校教师、同学的言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良好品德的教育。
3.1家庭环境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影响
        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度过,他们的父母是与孩子们接触最多的家庭成员。父母对孩子良好性格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家庭环境自然平和时,孩子会逐渐形成宽容开朗的性格,而家庭环境封闭时,孩子的性格受到不良的影响。儿童90%以上的性格是幼儿阶段形成的。正因为如此,以德国为例:家庭在德国教育体系中是对孩子进行性格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促进者,家长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的性格,同时也要自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3.2学校环境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影响
        当幼儿长大到一定的时候,他们被送到幼儿园接受更正规的学习和教育。这一阶段是幼儿接受集体教育的开始。环境的变化会使孩子接触到不同的人、事、物。教师和同学将成为幼儿良好性格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和同学都是幼儿园学习儿童的榜样。无论他们展示的是好是坏,他们都会被孩子们模仿。
4.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方法
4.1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幼儿时期是性格各方面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这一时期的性格养成,来自于父母和老师以及身边的人,不同的性格是在不同的班级教育中培养出来的。作为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举止,自觉地影响孩子们。由于幼儿知识和经验相对贫乏,认知水平低,能力弱,模仿能力强。因此,对成年人的尊重和认可会在行为和态度上模仿成年人。
4.2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
        同时,家长教师要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不要给孩子压力,不要批评责怪,及时安慰和表扬孩子,承认和表扬孩子的进步,减轻孩子的压力,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他背后强大的精神支撑,对于父母的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将是一个自信、阳光、充满爱心的孩子。他会及时与需要帮助的人分享他的爱,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4.3让幼儿的生活充满爱
        每个幼儿都喜欢被关注、被欣赏,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如果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心情大好,信心也会大大增强。所以老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多和孩子们接触,比如说一句感谢的话,一个友好的眼神,或者是表扬赞许,都会让幼儿产生愉悦的心情。我们应该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和孩子们交流,比如“你很棒”、“很厉害”等。对于侵犯自尊的语言,千万不要在孩子被批评时使用。我们应该以宽容和爱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爱。
4.4鼓励幼儿多和同龄人交往
        同龄伙伴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学会与他人打交道的最好老师。

因为,在与同龄人交流时,幼儿会变得轻松自如,容易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情绪。如果孩子在社会交往中表现良好,我们应该鼓励和加强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性格。
4.5给幼儿适当的磨难与挫折
        挫折承受力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品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挫折。因此,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和孩子们站在一起,讨论解决办法,给孩子们指导,而不是指责他们的责任或离开。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让孩子们获得信心,那么幼儿在面对以后的挫折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如果孩子在失败后想放弃,就要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可以解决的方法。
4.6保持家庭、学校教育的统一性
        当老师和家长过于放纵、溺爱、恐吓、体罚、对孩子采取不公平的态度时,孩子很容易产生不良性格。成人的不良人格直接影响到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需要教师和家长要慎之又慎,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充分了解孩子的快乐、愤怒、悲伤和快乐,帮助孩子发挥长处,克服缺点,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5.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策略
5.1教师要尊重幼儿做幼儿的知心朋友
        尊重幼儿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第一步。为了尊重孩子,就要客观地分析和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每个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老师首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管他们如何对待人、处理问题,或是日常生活的每一步。应该深入了解孩子们,和孩子们见面。为了与孩子们更亲近,他们应该善于观察孩子们的言行,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想法。
5.2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要养成独立克服困难的习惯。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任何孩子可以独自做的事情,比如单独活动、与其他孩子交流、独自做家务,都应该允许他们单独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变得足够坚强,能够信任和尊重孩子。对于胆小的幼儿可以委派当值日生、小老师等工作,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和坚持能力加强对孩子独立性的教育。对孩子来说,需要发展两种独立性: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另一种是精神活动方面的独立性,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等。
5.3发展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智力
        这也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品德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知识和智慧使人自信。要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诚实是孩子必备的良好品质。要经常、仔细地检测孩子是否有不诚实的情况出现,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一些孩子喜欢撒谎,这些现象不仔细观察是找不到的。如果幼儿不知道撒谎的影响,就不会进行改变。一般来说耐心地说服和教育说谎的孩子是明智的,最好多讲一些相关的故事,用更多诚实的例子来影响幼儿。
5.4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生活和快乐是新一代创新人才的特征。这也是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的体现,快乐的孩子总是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有强烈的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希望参加各种对身心健康发展也非常有益的活动
5.5减少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幼儿不仅生活在小家庭环境中,而且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家庭环境可以由家庭成员创造,但社会环境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改变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它对儿童的人格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改变社会环境并不像营造家庭环境那么容易,对于孩子优良品格的教育,只能尽量减少社会环境对孩子良好品德形成的负面影响。
5.6幼儿教师减少对幼儿良好性格形成不良影响
        教师应采取民主态度,充分发挥其集体作用,为每个幼儿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个人素质,如情感稳定、活力、友谊和领导能力。教师需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使其得到应有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6.结束语
        为了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进一步发展每个孩子的兴趣,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有机会最大程度地看到自己的力量。要多鼓励、多表扬、多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这是塑造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朱晶.幼儿个人情绪管理和性格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与策略[J].儿童绘本,2020(09):61-62.
[2]张小惠.基于幼儿性格差异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J].幼儿教育研究,2018(04):26-29.
[3]高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及干预策略探讨[J].职业技术,2017,16(07):9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