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宇平
安徽省天长市工业学校
摘要:中职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需要中职教师勇于改革创新,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去闯,去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惯性思维,实现新飞跃。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在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1.1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数学本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将逻辑内容抽象化、数字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去对数学中的空间物体有较好的形象认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更理性、更周密,分析问题时更敏捷、更灵活,提升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突飞猛进,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1.2推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为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推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国家未来能够在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下经久不衰,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中职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技术化素质人才,只有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才可以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带动下,推进总体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并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2当前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1审题不清晰
有些数学题为了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题干都会设计的比较长。有一些学生虽然有良好的解题思路,但是在面对题干较长、文字较多的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心浮气躁、没有耐心读的问题。面对题目,没有逐字分析,只是大概扫一遍就胸有成竹地去答题,因为题目里的一字之差而错误理解题目的意思。有时,还会因为马虎大意而忽视题目中的隐藏条件,没有用严谨的态度对题目进行分析,导致做题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老师提醒才恍然大悟。
2.2分析理解能力不到位
有一些同学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读完题之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干、分析题目。有的时候甚至分不清题目的数量关系,不能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运用在题中,不知道问题是在考查中职学校数学中的哪一个知识点,完全没有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
2.3数学计算错误
目前,有很多的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更注重对整体思路的连贯性,而忽略了数学运算。在具体的数学运算过程中,为了节省做题时间,在计算过程中马马虎虎,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出现计算错误,最终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3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3.1注重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认识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为了让新生明确目标,安心学习,十分重视“爱校、爱专业”的入学教育。事实上,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时,肯定不是讲授新课,而是开展爱数学教育。不仅强调数学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和桥梁纽带作用,而且指出数学还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课程。
在日常教学中,要列举具体事例,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是学生学好专业的重要“助推器”,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毕业后高质量就业、适应岗位技能需要的重要能力,还是自身成才的重要法宝。中职生要实现“大国工匠”的梦想,就要脚踏实地,努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了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方能在工作中“出奇制胜”,才能化“危”为“机”,攻坚克难,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3.2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引导学生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需求信息,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参与创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在迫切需要的欲望中求知,在愉悦的环境里学习。例如,讲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学生会发现诱导公式特别多,觉得学习难度大。对此,通过师生互动,一起来分析问题,一起来探寻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特点和规律,然后得出结论:角-α、2π-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角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一个把角α看成锐角时原三角函数的符号,也就是说这四个角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起来理解和掌握,诱导公式这张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对学生的触动可谓巨大,学习兴趣倍增,创新意识油然而生。
3.3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教师在数学题讲解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解题思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打破学生生搬硬套数学方法、死记硬背数学公式等思维定势。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会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其实,数学学科中的很多内容并不是很难,虽然题目千变万化,但是核心知识确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只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做题方法,没有形成解题思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潜心钻研的习惯,导致学生们遇到难题就畏首畏尾,产生恐惧心理和逃避心理。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全面的、有层次的知识系统,突出模块重难点,帮助学生提升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对于数学的知识点和各个单元的联系有更清晰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采用“问题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提出问题为目的,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上的各种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教师的层层递进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能掌握数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课堂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能够在掌握数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我国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是一门较难的重点课程,是一门重逻辑、重思维、重理解的基础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数学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彦辉.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2):53-54.
[2]钱沛.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98-99.
[3]李伟.中职数学教学问题与策略[J].现代农业,2019(04):94-95.
[4]袁珍.中职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