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刘月月
[导读] 数学建模,即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

        刘月月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鹊华小学
        【摘要】数学建模,即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它要求人用数学的逻辑和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物抽象为一个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这种描述对于人的逻辑思维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其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又能给学习数学建模的人以很好的锻炼,能提升其理性思考、构建体系化知识框架的能力。所以,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大有裨益。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教学;数学教学
        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小学生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受小学生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其对于数学通常不存在较高的学习兴趣,容易导致学习水平下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提出的,数学建模思想应该从小学生开始培养,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效果,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本文主要研究了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主要内涵
        数学建模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及应用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建模时必须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主要是利用图形或者数学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抽象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应该明确其内涵,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消化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自身的魅力,从而能够不断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因材施教,明确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更清晰的认识是教学因材施教的前提,而教学的针对性越强,也就意味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考虑到目前小学生主要包括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受限于两类学生接受理解和迁移应用能力的差别,对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要求主要在于帮助其构建对数学建模及其思想的初步了解,在一些知识点中有意识地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进行一些简单题目的训练,帮助学生习惯数学建模思想和这种思考方式,为高年级阶段更深入地学习和独立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打下一些基础;而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就应该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这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对于建模的理解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建模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基础性概念。这时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自己结合具体情境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逐渐培养自己的建模能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一套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建模方法,用以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应当对这两类学生的教学特点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在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传授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方法时,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纳入考虑范围内,以此为依据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实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数学建模对知识点进行简化
        有些知识点小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时会遇到理解问题,这时如果教师辅助以恰当的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教学,对知识点进行一定简化,化繁为简,加速学生对于新课的吸收和理解,即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学“分数”这一内容时,这时学生初步接触分数,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苹果、西瓜等的分份数的问题向学生介绍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借由这个“分份数”的简易模型将原知识点进行了简化,让学生感同身受,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将新的教学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以使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形成。对此,教师可采用活动法组织教学,此种教学方法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展开。以小学六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为例,此种类型的应用题,通常需要学生画出线段图来解决,而线段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在分析与观察线段图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便属于数学建模思想的主要体现。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线段图的具体画法以及相遇问题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之后,给出一个新的类型题,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其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问题,在一定时间后,要求每一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学生讲解问题的解决办法。
        采用上述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真正体现到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问题的解决思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从实际生活中进行分析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建模思想教育时,要依附于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能够从实际的生活之中感受到抽象的数学问题,利用这样的方式建立小学数学的建模思想。作为教师则应该带领学生从能够理解的层次进行入手,建立最为基本的模型。由于学生的建模思想的建立离不开日常的生活实际,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建模思想的教育时,不仅是教师,包括学生的家长都应该将注意力放到学生的建模教育中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建模的理解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数学水平、培养其数学思维的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应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明确设置教学目标,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紧密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打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明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39-40.
[2]高香琴.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J].考试周刊,2021(10):57-58.
[3]赵清清.“问题——建模——应用”模式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1(02):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