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蕴
南溪区南溪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644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人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这也是现代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所在。而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运算能力培养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这也就需要教师能够对运算能力培养有着属于自己的认识,引入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对策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运算
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日后学习与工作有十分大的促进作用,而核心素养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所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思维品格与关键能力,这其中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技能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下,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核心素养可以主要分为六个板块,分别为逻辑推理、抽象数学、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想象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在这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可以分为三点,首先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正确的完成运算。其次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运算的原理。最后是需要学生能够采用更加简洁、合理的方式完成运算。初中数学中的运算学习与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根据数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学生能力与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不断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影响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具体因素
(一)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差,降低了数学运算的准确性
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中,需要学生具备运算能力,并且进行准确的运算,而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确保学生运算能力与运算准确的关键,但是,学生在实际的运算中,往往会因为概念混淆、性质不明、定理掌握熟悉度不足以及计算不准确等原因,而导致运算结果失去了准确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比较差,从而导致学生经常出现运算错误等现象。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升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运算学习,学生很难良好的接受相关的运算知识,同时,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的理解运算原理,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了运算的兴趣,这样一来就会严重的降低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够新颖,这也是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运算技巧有待提升
良好的运算技巧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但是,学生往往不具备运算技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根据问题找到准确的运算方法,降低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比如,学生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不能够运用归类加减、结合律以及交换律等运算技巧,则会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算错误的情况,并且也要增加了计算的难度,使数学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三、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下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而为了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就应该不断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以强调,使学生能够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人公,并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提升数学知识的转化效率,减少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确保多种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得到直观的转化,确保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举例而言,在教学活动开展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的呈现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得到缩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举例而言,在学到《平均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考试之后分数统计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填写自己的考试分数,并结合所学知识计算整个班级分数的平均数。教师也可以将全班学生的成绩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示,并将其不断相加的过程加以展示,让学生分析数字相加的简便算法,看看谁能更快的得出正确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帮助学生把握核心概念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概念是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开展数学计算的基础所在,而对数学概念加以正确理解也是计算水平提升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数学技能,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然而很多数学概念有着一定的概括性,对于初中生而言概念较为抽象,理解的难度较大,这也就要求了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在开展数学运算训练之前对学生核心概念的把握情况加以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确相关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使学生能够对概念的本质加以全面的了解。
举例而言,在学到《中位数与众数》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先从理性角度让学生明确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一组数据排列组合之中,最中间的一个数或者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而出现最多的数为众数,同时教师要从概念入手,让学生明确中位数和众数的存在是为了进行数据处理的。教师也要从概念角度出发,让学生明确中位数与众数的差异性和相同点,然后再让学生分析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中位数与众数虽然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反映数据一般水平的数值,然而其定义和求解方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再开展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时,就能更好的明确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进而使学生计算准确性和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三)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计算过程加以反思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计算过程之中出现问题是最为平常的情况,然而很多初中生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反思,对于日常学习或者考试之中计算错误的问题没有去探寻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也导致学生在日后遇到相同问题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也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发现自身计算错误时第一时间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让学生通过重复性的练习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学生在日后遇到相同问题时不会再出现对应的错误,从而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初中数学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建立错题本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和考试之中做错的问题抄写到错题本上,并定期对这些计算题进行重复性计算,直到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计算过程反思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确保学生计算能力逐步提升的关键所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属于重点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以,教师应该不断的改变与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汤俭.试析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44-45.
[2]楼中楠,朱哲.中、新初中数学教科书中“二次表达式的拓展”的比较研究[J].中学数学,2018(2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