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 宋林
[导读]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通过学科教学而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满足个人终身发展

        宋林
        湖北省郧阳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在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便逐渐成为当前最为重点的教学任务。而高中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教学阶段,更应该顺应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需求,关注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从分析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对在新时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探讨与研究,以期能够给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上提供一定教学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通过学科教学而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满足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而物理核心素养则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是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以及科学态度和责任四个维度所构成的,其中物理观念和实验探究指的是学生通过物理教学所应形成的关键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则指是学生通过物理教学所应具备的必备品格。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关注基本物理概念的讲解,深化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最为基础,同样也是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率,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学若想在新时期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必须认识到高中物理概念的重要性。但由于高中生原有认知经验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常出现无法理解、概念模糊、知识点混淆等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概念讲解中就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基于日常概念去了解和认识抽象的物理概念,进而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并在体会科学思维和日常思维差异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科学素养的熏陶,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质点”这一物理概念时,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地球绕太阳转动的模型影像,然后借此机会向学生提出“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正确看待正在公转中的地球?”的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提出“忽略地球大小,将其视为一个点”的合理想法。然后,再向学生提出“可以忽略大小,但是质量可以忽略吗?”的问题,以此来导入质点这一知识点。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地球为质点的物理模型,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在自转时,是否还可以将地球视为质点?”,借此来引出质点的特征和概念。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所呈现的地球模型,便能够清楚直观的掌握质点概念这一知识内容,从而有效的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虽然高中物理是较为基础的物理学知识,但是对于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的高中生来说,高中物理仍是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因此,为了能够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同时更好的深化学生的物理知识认识,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同样也要认识到情境教学对学生知识内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和教学组织作用,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物理问题情境化,从而让学生问题情境中更好的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发展正确的物理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钻研态度。
        例如,在教学“加速度”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轿车、火车以及摩托车为教学导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三者在3min、10min、60min内的速度快慢,促使学生自主的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都是增大的,但是它们速度增加的快慢不同。然后,再向学生提出“如何比较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等教学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最后,借学生的回答来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加速度”。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便会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以及小组合作的交流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也会得到形成。
(三)强化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然成为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点的关键能力,同样也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中必备能力。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师也有有意识的强化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利用高中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强的年龄特点,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物理观念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整合物理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指的是学生通过物理教学所发展而来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物理科学精神。但由于高中物理本质上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学科,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为理性和抽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对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的形成造成困难和阻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教学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挖掘与开发教材中的物理学史,利用物理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来优化高中物理教学中缺乏人文性的教学弊端,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的体会与感受物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精神,从而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科学批判精神和优秀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才能够达成的教学目标。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给学生带去影响,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根据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多方位、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从而确保学生通过高中物理教学实现综合且全面的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天禹.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写真地理,2020,(40):215.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207.
[2]刘世松.探究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南北桥,2020,(16):133.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