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秦树强
[导读]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著名教育家,

        秦树强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中心小学    251803
        摘要: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著名教育家,提出的最重要的教学思想,便是“生活即教育”,从以往教学实践来看,这条教育思想对教师教育指导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九章算术》上就有提到,数学这门学科中所学的知识,与人们的生活与实践息息相关,算盘作为我国历史上用来计算的工具,就是古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智慧结晶。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理解并实践“生活即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出发,构建现实与知识的桥梁,提升本阶段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生活即教育”的意义在于从生活中寻找教育,为了生活而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的本质。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教材和教育手段,还是教学用具、教学环境,都应当尽量能够联系孩子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从孩子的生活中来。《新课标》中提到: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实际情景的数学,这是因为将数学生活化才能让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而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1]。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充斥在生活当中,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深入挖掘教材,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更要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根据联系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办法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分》的过程前,教师可以通过探讨的方式,创设有关小朋友上学的情景,让学生分享自己上学时间,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另外,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一分钟、一秒钟的持续时间,感受时间的长度,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更加深刻。
二、搜集生活素材,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将学生所要学习的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感受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存在,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切实融入其中。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的存在,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内容时,由于小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知识,内容相对抽象,教师便可以通过课前时间,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食品的包装袋,感受并且记录相应重量。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来分享自己记录的数据,一起来感受千克和克的概念。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千克和克在生活中的体现,对千克和克的认识逐渐深刻,同时,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三、体验多种方式,萌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体验数学,还可以依据学生当前阶段的身心特点,例如模仿能力强、想要表现自己、获得肯定等,通过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应用的例子,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学习到数学的新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一百以内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几位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扮演售卖员、收银员和顾客,进行有关“买东西”的生活化再现,让学生通过计算买一件以上的相同物品需要花多少钱,从而养成总价等于单价乘以数量的思维,同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四、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上述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感受数学,还可以通过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实际生活问题、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后,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对数学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对知识有更深入的把握[2]。
(一)结合综合实践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导者、教师是引导者的分工更加鲜明。例如在进行《测定方向》的活动课中,学生置身于校园当中,可以利用熟悉的校园进行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体会学校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对方向的认识得到巩固,提高对方向的感受。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指南针、方向板等教具,让学生学会常规的辨认方向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简单的辨认方向的技巧。
(二)结合实际生活问题
        许多小学数学的知识,学生都可以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不规则图形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方格纸,让学生将自己手掌的轮廓在方格纸上描下来,再通过方格纸上方格的面积和轮廓中所包含的方格的数量进行估算,得到自己手掌的面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转化的思想,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格,深入感受课本上的知识。
(三)结合学生的课外活动
        在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课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性设计相应课外活动,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知识有效结合,例如计算比赛等,让学生在有趣的比赛中,提高自身计算能力,体会数学带来的快乐。
五、总结
        “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实践意义重大,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践行这条理念,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更应当有意识关注生活,将生活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护其主体性地位。
参考文献
[1] 高芳 . 培养数学讲堂小主人——陶行知“小先生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J]. 小学科学 ( 教师版 ),2017,(02).
[2] 林刚 . 喜新不忘旧,念旧更创新——课堂教学实践生活教育理念 [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教育 ),2016,(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