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中历史线上教学的有效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白敏
[导读] 疫情的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白敏
        保定市第七中学,071000
        摘要:疫情的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在线教学作为抗疫背景下的危机应对措施紧急上线。如何化危机为机遇,是教育人关注和深思的要点。本文探索了线上教学的新模式,通过课前的云交流,课中问题驱动,课后个性化作业的闭环设计,构建了历史线上教学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线上教学模式;云交流互动;问题驱动
庚子年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中华。为了助力疫情防控,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全国范围内的线上教学全面开展。面对疫情,教师们凝聚智慧,精准备课,合力为抗击疫情保驾护航。战疫中的线上教学虽然是应急之举,但也是深入反思和改进教育的机遇和起点[1]。
一、结合时政,聚焦学科素养
        时事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焦点,这场全国范围的疫情改变了国人的生活。历史教学一直秉承历史照进现实,生活即教育,世界本教材的理念。因此,可以补充时政热点如“人类历史上的瘟疫”和“危机下的国际合作”等专题。在专题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离不开“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模式。教师需要从互联网寻找契合教学目标的史料和论据。学生在完成项目式学习中也需要依托互联网完善自己的观点。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泥石俱下的海量资源呈现带给学生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大爆炸还有各种价值判断和历史解释。比如有的外媒宣称疫情是中国治理的失败,有人认为抗疫体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事实,考虑时空观念、研究者的立场、研究方法、掌握的材料多寡等。通过教师由浅入深、鞭辟入里地引导,让学生形成“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2]互联网为线上教学增添了生动的的史料补充,引导学生扩宽视野,深化视角。只有在历史核心素养浸润下的教学,才能将教育改革的内核根植于学生的内心。而时政热点与课堂的结合,才能真正活化历史。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的现实性就是历史与现实的连贯。过去只有与当前的视域相重合时,才为人所理解。”
二、创新求变,探索历史课堂线上教学新模式
(一)课前云交流,集思广益重学情
为了保障在线授课的效果,课前历史备课组利用钉钉、微信群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网络研讨,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安排。借助云平台,大家共享资源。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吸纳百家之言,利用“吾道在线”和“金山文档”,实现了多人同时在线编辑,不同教师可以分作不同的界面,集思广益,协同备课。
学生方面,教师课前利用微信钉钉群等在线发布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北师智慧云平台,针对授课内容,推送相应的微课和学案,收集学情。通过对学情的判断,制定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大数据统计下进行针对性备课,避免了教学工作的盲目与低效。此外,高中历史课堂要达到师生“共情”,离不开感性素材的支撑。

课件、动画、视频的设计要精美、生动,以求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不同形式的素材穿插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帮助教师更好地传递信息,促进学生消化理解。
(二)以问题为驱动,实现在线互动
        线上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线上授课时,老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频率,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在课上善于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如屏幕共享投票、随机连麦、分组点名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在线情况。教师在提问时把握历史学科的规律和特点。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避免过于简单的知识提问,又要避免认知负荷过高的问题。
在历史课堂中会有很多充满思辨性的问题,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学生举手回答的单一互动方式,学生在评论区可以互相评论,即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历史多元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共性问题,发起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线思考讨论、交流,掀起头脑风暴。
(三)个性化作业,在线云指导,课后实时对话
        疫情期间,我们结合学情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一套检测学习的模式。我们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背诵要求,由家长监督完成,传发到对应的小组群中,任课老师跟进检查,家校配合效果显著。课后学生通过自主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由被动的输入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输出性的学习。
课后均建立了答疑群,在线云指导,实时对话。在答疑解惑中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与方法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课后借助大数据的反馈,进行科学分析,发现学生学习的疑点、盲点。同学们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和老师们发送的线上复习资料,进行自学。通过作业和考试的反馈,让网络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三、线上教学,助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过硬的学科素养和教学魅力是很难抓住学生。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思考如何将讲学做到生动有趣,简明高效,又富有个人风格和教学艺术。在线上教学探索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技术的驾驭更加娴熟,逐渐熟练掌握了各项信息技术的手段,提升了信息化的水平。很多历史老师学会了绿幕抠图、音画同步、利用喀秋莎等。在线教学的试水促使很多老师成为了既懂教学又会技术的斜杠老师。
然而“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传道受业解惑的经师易求,用行为、言语影响学生的人师难遇。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片坦途,历史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承担了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力求成为经师,更要追求成为人师!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肩负着启迪学生智慧心灵健康成长,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历史课堂充满人文情怀,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
四、结束语
正如历史发展证明,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疫情来临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释放了教育巨大的潜力和可能。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次特别的经历,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思考未来教育发展的诸多可能。线上教学带来了课堂转型的契机,我们要不断加强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将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完美地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器以载道,学以成人”。
参考文献:
[1]文东茅.战“疫”之后,更呼唤“人师”[DB].未来教育家,2020,3.
[2]姜秀珍,杨彦勇.浅谈历史课堂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5(1):88-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