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迟
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江苏省 徐州市221131
摘要: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科学信息技术已经在热门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式,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不仅有正面的实际效果,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基于这一社会背景,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德育有效教学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德育;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德育培训教学模式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信息化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明确的强调。以网络新媒体教育为主要教学载体的线上网络德育课等新媒体教学模式及其突现大量出现,给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传统德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其完全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跟上了中等职业教育行业信息化的大发展趋势。
一、创新教学方法,让“互联网”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如果课堂教师不能采用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直接将大量的教学知识点和内容传递给学生,只会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阻碍,并不能真正达到教师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有鉴于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互联网”的教学思维部分,不仅要在形式上充分融入互联网,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思维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中职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能够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他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家大公司面试的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一流企业是如何进行面试的。在面试过程中,该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道德素质和思维方式。如果面试官认为员工的思想素质不合格,那么他的专业技能,无论多么厉害,都不会出现在公司的就业名单上。接下来,教师可以开展面试模拟培训课程,首先向学生提供一套面试电子试题,要求学生完成电子试题;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作为面试者,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面试活动”。教师在提问时,要将“面试官”的德育调查隐藏在具体案例中,陈述事实,然后要求学生对案例内容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通过价值判断了解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创建在线学习平台,促进师生互动
互联网不仅实现了“不出家门就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的复杂问题,而且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随时随地都在更新新的技术词汇、新的专业知识和新的技术观点。这些海量的教育信息不仅会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还会直接推动我国教育科学的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只要德育课教师积极参与学习,他们就能真正保持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丰富教学思维,拥有独到的见解,使他们在各种网络教学环境中永远不会被动,使我们的德育课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广大学生的常州需求。在网络舆论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在人生观清晰的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并与学生一起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体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面对不断更新的课外网络教育资源,有许多优秀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教师也可以通过引用国际网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新的社会现象、生活中的例子和敏感的词汇语言与学生互动,从客观的教学角度进行评价。让全体学生自主参与评判,让师生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及时提炼出一些德育教学观点。其次,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定期开展的师生网络综合学习活动平台参与学习,在一堂课上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在一堂课上讨论和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师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德育学习和各种类型的网络德育交流平台,了解德育舆情的最新学术动态,保持自己的政治思想与时俱进,使德育学习生活方式民主、丰富、多样,构建互动、合作、共赢的德育网络课堂[1]。比如;通过拦截和封存各种多媒体视频课、微博、微信或qq等信息平台,迫使学生反复向教师请教自己不懂的德育基础知识。在课堂复习教学阶段,运用多媒体的视觉色彩、图像的色彩变化和声音的声光等多种方法,拓展和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有效提高和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其次,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实时收集、分析和总结国际社会经济热点、政府政策文件、学习教育精神、教育重点和广大中职生最关心的社会话题,激发师生学习和创新的动力,丰富中职课堂教学内容,最终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认同感和教育获得感
推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的核心问题,即中职德育教育教学服务于哪些学生,要始终坚持自我修养、道德教育、现实生活。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学生信息化课程教学深化的全过程中,在制定德育教学计划、编写德育教学大纲、制定德育任务目标、设置德育培训环节、开展德育理论实践等各个方面,必须充分了解中职德育学生从事德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知识需求。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体验、反思和经验总结等德育活动,他们不断培养和增强对德育课的主动认同感和主动获得感[2]。例如,在课堂上,学习如何看透中国的经济货币现象。在商品的贸易交换和生产消费中,这个阶层的立足点应该是如何树立正确的经济货币和消费观。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通过讲解来观察学生的心理感受,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认知的发展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的雨课堂或者学习通进行网上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屏幕讨论与分享,教师的讨论与点评,学生的讨论与互评,逐渐形成正确的课堂理解。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中职德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基于“互联网”教育时代,中职德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回应提高中职德育阶级有效性的基本要求。如何探索符合中职德育自身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路径,需要从教学主体、教学对象和教学环节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不断增强中职德育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增强中职学校学生的认同感和德育收获,并在培养良好“三观”的同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孝才.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5):161-162.
[2]徐孝才,夏连荣.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德育教学生活化探析[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