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菊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摘要: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行形成的关键时期,英语教学更是需要融入德育教育。本文对于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论述了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针对目前德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策略,分别从教师树立德育意识、丰富英语教学方式、丰富英语教学渠道与资源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和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优化策略
引言:德育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教学环节中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初次接触到家庭以外的学校、社会等外界各类事物的起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对于人性和社会的认知尚处于萌芽期,这一阶段教育对他们的认知世界、感知能力以及品德塑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下,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教授相关的英语学科知识,更要注重对其能力的提升和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且将德育教育有效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与时俱进是各行各业都要遵守的一个准则,教师的教学自然也需要如此,虽然新课程理念已推行多年,但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方法不够新颖,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教学课堂针对小学生的年龄与个性特点,若是课堂内容与讲授方式不够新颖、有趣,就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导致在上课中出现思想不集中,更有甚者还会激起小学生的排斥与厌学情绪,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受“传统教学”束缚过大。传统的英语课堂是以讲授英语知识点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方式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德育融入教学中更是无从谈起。
二、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同行的必要性
小学正是儿童对外界社会与事物接触、认知和思维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教授,更是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若是不能及时抓住这个黄金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思想引导,很可能会阻碍其以后正确三观的形成。当前社会中出现的高学历低素质的“人才”也是屡见不鲜,人们在为此类事件评论叹息之余,更是对我国现行的小学德育教育引发深思。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承载了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以教授知识为基础,将德育教育巧妙而恰当地融入日常教学内容和设计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正确有效的指导就成了关键问题。
三、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同行的策略
1.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
态度决定一切,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这对学生而言将受益终生。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教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行的践行者。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的原因,尤其喜欢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与语言,教师的行为是否良好端正,所讲语言是否文明有礼,这对小学生的品性素养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实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中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教师树立良好的德育意识,发挥教师的育人职能,才能在备课环节和教学设计中有目的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其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拓展,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效而恰当的融入德育教育。
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树立德育意识,将知识性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目前的英语教材中,其实有不少助于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行的德育因素,大都是围绕以爱国、助人、团结、友爱等主题开展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结合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英语教师在德育实践当中,应该旨在通过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使学生在身心素养得到发展的同时,建立自身健全的道德观念。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良好健康的心态。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比如,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用英语交流与互相合作的方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尽可能的用英语引导,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爱好不同给予关注,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出现语言表达、语法等小错误,教师应该课下进行点拨和纠正,不要打击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英语思维的培养,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团结互助的力量,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问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这一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到问路及指路的话题,还包含了很多相关的英语词汇与句型表达。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创设互动情境展开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分别有问路者和指路者,要求学生用英语互动对话,然后再请同学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予打分,评出勇于表达小组、最佳创意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并由教师分别给予针对性且有效的点评,以鼓励肯定为主,适当给予建议。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言知识会得到有效的锻炼,也能促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3.丰富英语教学渠道与资源
教师想要将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除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德育思想的渗透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学生直观形象的展现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观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德育认知,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比如,在讲授国外的节日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拓展,从西方的“Easter,Christmas,Thanksgiving,Halloween,Mother’s Day”等节日联系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请小组以介绍的方式用英语表述中国的传统节日,教师再给予补充与评价。教师也可以提前把分组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自行进行查阅资料,如春节、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请各个代表汇报成果。这样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与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了解不同节日所具有的意义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与文化的同时,时刻铭记自己是中国人,勿忘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德育融合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化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尤其要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更是十分必要,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德育意识,明确为人师表的育人价值,在教学方式上要勇于创新与拓展,对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与再升华。并且在教学中,还要恰当使用教学方式和擅于丰富教学渠道和资源,利用好每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爱国教育及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知识、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华娟.让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同行[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30):60.
[2]刘孟丽.让小学英语教育与德育教育同行[J].魅力中国.2015(17):192.
[3]张生新.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J].读与写(上旬刊).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