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标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实验中学
摘要:在高考的过程中有许多中的考题区分,其中新课标卷作为一种使用氛围广,重要性强的试卷成为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素材之一。因为根据地区的高考试卷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进行高考试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提前把握高考地理的难度和考题特点等。此外,题目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也是学生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必备的一种学科素养。因此,本文将着重探究高考地理新课标卷的考题信息特点,以及通过新课标试卷分析有效培养学生地理题目解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高考研究;信息呈现;解读能力
引言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成绩,使他们能够在高考是发挥出自身的真实学习能力,实现地理高分,因而在日常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重视对于地理高考真题的出题思路和方向进行总结归纳,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渗透到地理课程中,让学生能够获取高考地理试题的信息呈现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考情,提升成绩。对于学生来说,高考也是日常学习效果的最终考察,因此在掌握高考地理信息呈现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断提升自身的地理信息解读能力,在高考地理中获得优秀的成绩。
一、高考地理新课标卷的考题信息特点
(一)试题更具新颖性,涉及课外知识
通过对比和分析近几年来的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可以发现的是在试题中出现和包含了许多原本不是教材内涵盖知识点内容的地理题,从信息呈现的角度来看,高考地理的出题特点更加具有新颖性,能够获取社会生活中一些比较新的地理知识,然后结合学生所学在高考中进行考察。其中,有许多的新名词和新概念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并没有学过,甚至之前都没有听说过,在考场上遇到这类涉及课外知识的题目学生难免会感到比较茫然。但是,对于信息呈现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可以发现,其实这些地理新名词也都源自于基础的地理知识,需要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进行化解[1]。
(二)信息探究递进式,纵横方向思考
在地理高考非选择题的考察中,可以发现信息诚信出一个大题下面分设了几个小问题的形式,分别从不同的知识点和难度对于学生的地理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其中,既有对于学生地理知识横向的问题呈现,看学生的知识面到底有多广,也有对于知识掌握深度的考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中能够让学生在解读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循序渐进地探究,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发挥出对于题目全面的理解力[2]。例如,在分析2020年新课标Ⅰ卷非选择题第一题时,题干给出了关键信息“葡萄种植”、“顺坡垄”、“52o N附近”、“气候湿润”,学生需要根据这些关键信息确定该位置在哪里,然后第一小问是说明地区的降水特点,属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第二问则是分析葡萄的宜种坡向和光照优势,第三问是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底耕作不宜用顺坡垄的理由。每一个小问的问答都给下一个问题进行的铺垫,学生需要不断进行深度探究。
二、通过新课标试卷分析有效培养学生地理题目解读能力的策略
(一)夯实地理基础知识能力,在考试中灵活变通答题
对于高中地理教育而言,有效提升学生地理信息解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夯实自身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因此无论高考地理题目如何进行创新和变化,但其实质上考察的知识点范围没有超纲,还是处于高中地理学习体系中的,只不过在考察形式和侧重点,或是信息解读难度上进行了提升[3]。但是知识点的运用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学生需要在充分提升基础能力后,加强信息阅读理解能力,灵活地将地理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地貌类型”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地貌的分类以及地理分布知识后,在考试中遇到给予地貌特征,让学生确定地理位置的题目时,就能够更好地增强自己的信息解读能力,正确地回答问题。
(二)强化地理读题能力教学,标注重点锁定关键信息
加强学生的地理解读能力,就是要强化读题的技能,这里的题目既包含了文字性的题目,也包含一些图例型的地理考题。针对文字性的题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题方法,能够通过阅读题干快速锁定关键的解题信息。首先,学生在第一遍读题时需要标注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然后再阅读提问的要求后,进行第二遍的题干文字阅读,这一遍需要结合刚才所画出的关键信息进行精读和分析。在解读图例型的题目时,学生需要掌握图名、数据、坐标等信息,然后结合题目要求高效地掌握解读方法。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一章时,这个板块的内容常常运用交通路线图或地图等方式进信息呈现,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紧跟教师的读题思路学习正确的读题方法,在遇到此类型的题目信息时,能够快速调用解读技巧进行信息获取。
(三)创新拓展地理课堂内容,开阔学生地理学习视野
近些年来由于新课标高考地理题目信息考察点呈现出越来越新的特点,尤其是包含一些地理的专有新名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难接触到的。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外地理知识储备,更好地应对此类型的考题,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上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外,给学生进行课外地理知识的拓展。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的地理认知思维和学习视野。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基础时,学生对于“水的运动”一章内容的学习进行教学拓展和补充,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最近的地理名词和少见的地理现象给学生进行科普。此外,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课下多阅读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报刊杂志或纪录片等,增强自身地理课外知识积累,能够锻炼自身的信息解读能力,更加从容地面对考试中的新话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高考真题的信息分析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信息解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前熟悉高考地理试题,信息解读能力提高。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就要充分收集理念高考真题,总结试题信心规律,然后将其作为教学精华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地理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不断进行知识积累,为将来的高考地理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夏阳.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综合题信息获取解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 汉字文化, 2019(19).
[2]潘小美. 基于高考试题分析的高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