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梅
四川省蓬安中学校
摘要:自2014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与发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便逐渐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领域中最为重点的教学任务。而对于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无疑是要求教师要对以往的政治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进行改变和创新,这不仅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更需要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因此,为了促使高中政治教学能够更好的实现当前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本文将从分析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对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展开了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在优化高中政治教学,培养高中生全面发展上提供几点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 教学方法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学校教育,逐渐形成和所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能够实现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而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所构成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时要以活动课堂为主要载体,并要强调四者和谐统一、共同发展,以公民教育为主要内容,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得到综合培养,形成正确、规范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研究
(一)优化教学资源,构建综合型政治课堂教学
1.优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由于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型学科,其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了基本政治思想,还囊括了大量了人文精神。因此,教师若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要也是必需的就是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综合性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科学的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和整理,从而构建起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可围绕具体的知识点对学生提出具有引导性和层级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核心素养。
如,在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种角度上为学生分析传统文化的意义、形式和本质,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有两样性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而落后的则会阻碍社会发展;了解到文化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文化具有软实力,能够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明白文化与政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条件,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教学环节中都要着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活动型政治课堂教学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中较为有效的一种,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教师也要学会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高中政治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普遍性问题、特殊性问题、争议性问题以及非争议性问题合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带动下发散思维,从而有效的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小组探究学习
在以往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而过分的强调与重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书面成绩的提高,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教学形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若想通过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重视起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将小组合作学习与情境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进一步的建构起核心素养。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思想时,教师可在课程开展前为学生讲“农民工与学者的故事”,让学生针对故事中学者所提出的“农民工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学者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内涵,认知到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本章复杂的知识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强化教学活动,构建实践型政治课堂教学
1.合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开展校园实践活动
学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时,要重视起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将校园中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有效的利用起来,积极的在学校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学习“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学校中开展以“摒弃不良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并要及时的与校方建立起联系,从而在学校的支持下,让班级中的活动策划小组利用校园的广播、网站、校园文化墙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号召,让全体的师生都进参与到“摒弃不良文化”的活动当中来,从而在校园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
2.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要学会合理的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政治认同、养成理性精神、强化法制意识、锻炼公共参与能力,使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中的四要素协调发展,共同成长,促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合格公民。
总结: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构建高中政治活动课堂是一项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携手共进和长期坚持才能够达成的教学任务。因此,作为学校与学生联系纽带的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及时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建花.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课堂的建构策略[J].读与写,2021,18(2):38.
[2]李燕.关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科学咨询,202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