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它决定着学科教学的方法与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素养提升需求,不断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并通过知识的丰富和能力提升,不断优化自身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培养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思维的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较强,对学生学习有着较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需要关注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要求,主动地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既能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进而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稳定提升。
2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地理学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开展地理教学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地理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与此同时,地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难点之一,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地理知识都是偏向于抽象和难以理解的,虽然教学过程是基于现实的地理环境展开,但是却兼具了文科的繁杂记忆与理科的逻辑思维,所以很多学生都难以实现轻松应对,深入理解学习。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虽然广受关注和重视,但是难有显著效果提升的现象。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本身的不足之处来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遇到困难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学生本身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缺乏地理素养的培养,缺乏基础性地理知识的积累。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记忆负担,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提高,也很难迅速地进入到地理学习的状态中[1]。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堂模式等多个方面选择不当,都会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这种被动式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参与度和归属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不高。
3 培养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思维的策略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知识很抽象,感性认知作为思维的起点。思维需要经过直观的材料进行加工,再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及规范。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自我反省能力和自律意识相对较弱,在课堂学习时非常容易被分散注意力。对此,教师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融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以及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更新已有的教学观念。关注不同地理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简单的课前导入来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需要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抓住时机,引入专业课堂内容。这能够让学生充满期待,教师也可以变得更加的轻松,直接在课堂中为学生答疑解惑,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越来越积极,学习能动性高涨。教师还需要主动与同行保持联系,学会主动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活跃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有效进行深度学习指导
虽然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深度学习的看法是不同的,但是深度学习是理解性学习的进一步深化。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理解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采用批判性的思维和方法,对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将所学习的新知识用自己的方法融入自己已经认知的结构当中来。通过与其他思想相联系,将新的知识运用到一个新的语境中去解决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深度学习这一理念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们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动性,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的掌握,强调的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对于知识的协同性建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深度学习这一理念对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教育者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深度学习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自身教学时的教学目标、方法、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做出一个全面的改革,教育者要结合相应的教学设计理论或者教学实践研究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
3.3 差异性引导方式
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必须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获得全面的提升和发展。而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分类提高。从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出发,为其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采取异步教学。也就是说,不仅要积极进行知识的传授工作,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具体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从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并对那些学习能力中等甚至偏下的学生给予重点倾斜,给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上有所思、有所得。此外,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引导方式。比如,针对学困生,主要是遵循“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引导其掌握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索。
3.4 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包含有不少抽象性、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这部分知识点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为了增进学生对这些抽象知识点的理解,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引导性的探究问题,营造出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调动自身原有认知体验和结构,进行思维整合,继而建立新的认知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整合能力,并优化其地理综合性思维。如,在香港和澳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春晚节目中所呈现的壮观、美丽的港珠澳大桥视频,营造出相关教学情境,同时,设计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两地的地形、气候特点、人口情况、当地物产情况、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等,使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并利用网络查找拓展相关地理问题,以增进学生对香港和澳门两地的综合地理情况形成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在创设问题及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在问题设计时有针对性地将问题与新、旧知识以及社会生活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复习巩固旧知识,以旧知识增强对新知识的了解,并在学习社会生活知识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涉猎点。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及能力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的探索兴趣。然而,中学地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具有基础教学能力,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将思维能力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丁春梅.基于实践视角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探究[J].读与写,2020,17(15):225.
[2] 陆娟,张军民.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