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刘国卿
[导读] 竹笛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因为其声音悠扬婉转,

        刘国卿
        河套学院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竹笛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因为其声音悠扬婉转,又有空灵幽静的特点,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而竹笛作为民间艺术中范围极广的存在,自然也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青睐。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已经越来越稀缺,难以满足我国时代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今高校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才能改变现状,本文将以此为契机,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竹笛在我国是一种十分传统和普遍的乐器,因为它的价格便宜、携带方便,所以,很多家庭都会拥有一只竹笛,不过,竹笛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乐器,吹奏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想要将竹笛吹奏的高水平、显高雅,只有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才能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取得较大的成效。
        一、高校的竹笛教学现状
        1.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想要学好竹笛课程,学生的基本素质十分重要,对于高校来说,选择竹笛学习的学生基础也不一样,这主要跟学生的训练时间有关,有的学生由于高考的原因,占用了专业练习的时间,在竹笛演奏中会存在一些不扎实的地方;有的学生是完全没有什么竹笛的基础,很难具有对竹笛学习的正确感知;还有的学生是具有天赋的学生,从小就一直坚持竹笛训练,并且还有登台的经验,甚至还有的学生的竹笛演奏达到了专业的水准。这就导致教师按照传统方法教学的话,全班学生很难达成一致。
        2.竹笛课程设置不合理
        正是因为学生的水平都不相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办法适应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课程计划,学习的质量也就会严重下滑,所以,在设计竹笛课程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继续遵循传统的教育方式,反而应该进行创新和突破,否则,不管教师如何教授,班上学生的整体水平都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
        3.学校没有学生展示台
        竹笛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学习了一定阶段之后,应该有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没有倡导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不能在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好的总结,很难激励他们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二、高校的竹笛教学调整
        1.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正是因为学生的水平差异比较大,所以,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分为一层,因为他们的整体特征都是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并没有什么演奏的基础,对呼吸把控和指法操作都非常的艰难;对于竹笛水平中等的学生,可以分为第二层,这些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竹笛,但是知识掌握的不算特别好,操作可能有所不当,因为唤气等细节问题,导致学生在吹奏过程中声音嘶哑;而对于竹笛水平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分为第三层,这些学生都是竹笛水平比较专业的存在,他们对音准的把控和气息的保持都拿捏的很有分寸,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拔高教育。


        2.对课程进行优化设置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对于第一层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简单技能的教授,让学生将一知半解的知识进行纠偏和精准化,逐渐提升他们对竹笛的兴趣;对于第二层学生,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选修课,因为这些学生是有一定基础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如何能提高就是学生急需掌握的能力,教师在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时候,需要教会他们如何提高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有什么技巧,环节中又要注意哪些细节,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慢慢改进自己在练习中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竹笛水平;对于第三层的学生,教师已经没有必要对他们教授基础的知识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没有必要时时刻刻进行关注,他们对于竹笛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过同龄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非常强,教师只需要在学生有需求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指点即可。这样,经过对三层学生的不同课程设计,可以帮助他们有的放矢,不仅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吃大锅饭的问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也进行了精准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资源利用率,提高了每一堂课程的效率。
        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高校音乐专业的竹笛教学中,以前一般都是采用口授心法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针对性强,效果极佳,但是费时费力,对全班同学也没有办法一一点到,所以,不改变不能解决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也不能有益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口授法之外的方法,如对话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前者主要是让学生来描述自己的问题所在,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回答,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进步起来更快速,学习效果也会非常明显;后者是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组,让同一个问题的小组成员互相探讨,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起互相帮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定期举办学生音乐会
        对于艺术来讲,能展示出来才是最动人的,学校应该给与学生这样的活动展示机会,学生在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和培训之后,学习效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评定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也需要大众的评判和支持,因此,高校内可以不定期展开文化娱乐活动,让学生为艺术活动献艺登台,帮助学生在舞台上感知自我,展示自我,在活动中也可以聘请一些文艺单位的专业人士,在学生接受专业点评的同时,也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展示平台。
        比如,高校可以通过邀请当地的歌舞团领导莅临学校的文化节活动,在学生进行展示的过程中,歌舞团的领导要是看中学生的才艺,也可以挑选来进行更加专业和系统的培养,这对艺术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其珍贵的财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竹笛的教学不是今天倡导,明日就能改革完成的事情,这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起改变,经历过“文革”洗礼的竹笛文教事业,到今天,已经进入到小学、中学还有大学和硕士,国家想要发展传统艺术文化的决心是我们看得到的,但在这样的背景支持下,高校要如何做到让政策变得更加生动有灵性,不仅仅在课程设置和教授方式上进行改善,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和警醒,竹笛教育事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晓迪,葛美言.中国高校音乐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音乐生活,2020(08):72-73.
        [2]黄细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音乐,2020(04):21-22.
        [3]许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19,39(15):124-125.
        [4]刘欣.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个案[J].中国音乐教育,2018(05):2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