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的兴趣和创造力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李姣姣1 周亚静2
[导读]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
                                                       
        李姣姣1  周亚静2
        河南省南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 河南省南乐县第二初级中学2
        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课程  兴趣和创造力  培养技巧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是不可忽视的,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音乐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音乐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说唱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说唱的音乐课上,当音乐老师要求学生唱歌时,总会有女学生提出要男同学唱,有的还要求唱给自己的同桌听,有的甚至要唱给全班听。分析这些想法,可能觉得自己能唱的更好或者是因为他最擅长。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学生的话,就使学生的唱歌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唱歌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唱学生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的兴趣,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唱教师布置的歌曲,这样才能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音乐意识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音乐教育参差不齐,音乐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音乐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音乐大师,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听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音乐意识。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音乐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音乐是重要的课程,音乐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音乐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歌唱人物的教学中,可以用古老的说唱乐舞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乐舞中了解歌唱人物的关系。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教师不能局限在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听听歌曲就上自习课了,教师应该利用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音乐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音乐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音乐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音乐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才能上好音乐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音乐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翻唱,音乐效果差,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录象、幻灯、光碟、课件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音乐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许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十分有利。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训练,多观摩,要分层次训练,按学生不同的要求进行。如:口型练习,发音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口型、发音说唱开始,有的甚至要从简单的音符开始,不能用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观摩训练后可加强学生从说唱特征的记忆开始,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