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锋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重庆 402160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中职学校旅游康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为旅游业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是政府、社会、中等职业学校目前要考虑的问题。笔者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指导,根据旅游业需求确定中职旅游康养专业培养目标,完善旅游康养专业课程,探索中职学校旅游康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文化与旅游康养专业融合,工学有机结合,校企融合进一步深入,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高技能旅游康养人才。
【关键词】 旅游康养; 中职; 培养新模式
一、旅游康养专业人才现行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现行中职学校旅游康养管理专业课程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个别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存在,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工学不能很好地结合,不能及时地把握新时代机遇,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没有一套完整的的旅游康养专业培养模式,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
二、中职旅游康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旅游康养专业课程
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旅游康养专业主要面向休闲养生度假区、健康咨询管理公司、旅游企事业单位等,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掌握旅游服务、休闲旅游学、营养与健康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能适应康养旅游产业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优化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如在茶文化旅游发展需求导向下,中职学校要适当提升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据的比例,要引入茶文化选修课程。因此,我们要完善旅游康养专业课程,理论教学要以适度、实用为宜,实践教学要从岗位实际工作出发,梳理出工作流程,选取典型工作案例,注重学生技能训练,合理安排认知实习、跟岗实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重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强化校企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明确提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于是,我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评价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指导,与旅游企业联手,坚持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技能”、“资格”(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茶艺师、营养师等)两手抓,持证上岗;培养“双师型”教师,让教师成为行家里手,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人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康养人才培养可运用校企共建、订单培养等模式,构建深度校企融合、双元培养的方式,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校企共训的方式进行。在教学考核中,则采用过程性评价+实践性考核+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线下评价,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评价,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将老年照护员、园艺疗法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教学,通过实习实训、企业实践、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教学与生产过程结合,教与学各个环节都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体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的结合。首先,在“教”上下功夫:专业设置与生产结合,通过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进行师资和教学资源建设。
其次,落实“学”的实践环节,根据康养生产活动季节性强的特点,实行工学交替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企业需求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如每年 6 月至 9月期间大量旅游者前往贵州、云南等地区避暑,吸引旅游者长期旅居进行产业投资。以避寒为特色的冬季康养,全国“候鸟老人” 去南方消遣度假,我们要积极调查他们的需求,加强旅游康养内涵建设。再比如我校利用学校在茶山脚下的地理位置优势,依托校企合作开展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重视程度,通过择优选择茶文化旅游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为校企合作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校与茶文化旅游企业通过实现育人资源、科研资源的共享,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邀请茶文化旅游企业参与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的制定以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当中,并邀请企业参与教师培训、学生实习、评教评学等工作,从而确保旅游康养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与茶文化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总之,对于旅游康养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职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指导,根据旅游业需求确定中职旅游康养专业培养目标,完善旅游康养专业课程,梳理典型工作案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工学结合,校企融合,将文化融入旅游康养专业,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探索与时俱进的中职学校旅游康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复合型技能型旅游康养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贠聿薇,郑凤阁,张晓楠. 陕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路径探析——以全域旅游为视角[J]. 职业技术,2020(7):18-22.
【2】张芳蕊,索虹. 基于传统茶文化背景下“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策略[J]. 福建茶叶,2018(7):141.
【3】吴耿安, 郑向敏 . 我国康养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J]. 现代养生( 下半月版 ),2017,(6):294-298.
【4】张振鹏 . 文化 + 康养产业 : 融合发展如何实现 [N]. 中国文化报 ,2017-09-09(004).
【5】于娜. 浅谈中职专业课的教学改革[J]. 当代职业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