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整合现代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   黄伟
[导读]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成分

        黄伟
        武汉机电工程学校 湖北 武汉 430012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成分,为国家输送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中职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教育质量不高,学生积极性不强是学生对知识点一知半解。教学方式,教学水平差异使得很多内容不能得到有效衔接。学徒制度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制度,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为我国创造了大量人才。如何将现代学徒制度落实到普通教学工作中,并进行整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力求为中职机电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学徒制度;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
        引言
        早在教育学发展初期就有英国贝尔提出了导生制度。其核心在于教师先将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培养为大生,再由这部分能力强的的学生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差一点的。随着这一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现代的学徒制度延续了这一方法,在传统课程教学方法上做了创新。相交于传统教学方法学徒制更能提现因材施教的特点。也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缺点是耗费的人力资源多,以及教师素质参次不齐。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学徒制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整合利用以及分析。
        一、革新教材内容结果,创新教育理念
        教材作为中职生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教材的内容与水平常与实际有着很大的出入教材能否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论实践能否相联系这都取决于教材[1]。而现今的状况是教考分离即编写教材的人往往不是一线教师,而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线教师往往不参与教材编写。因此教材编写理应归入当代学徒制度的切入点。进一步更新教材是为中职人才能掌握现今机电发展趋势的理论底气,如何革新教材具体从哪些方面革新教材呢?
         首先,增加实训课和实验课比重,机电专业是一个热度高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这也就决定了他的性质是技术性,技术性的专业在进行考核评价时往往是形成性考核即结果与内容并重的评价标准。而统一教材使教材更加亲民化和创新化是适应教育形式转变的关键一步。然而我国机电专业仍然面临着处于初期阶段,编写的教材无法运用于理论或者说编写层次不足以支撑机电专业更快的迈入一个新的阶段。面对机电专业学生素质层次不齐的情况,首先有一本机电专业的基础知识再过度到机电的常见种类常见技术,特殊事件应该怎么处理等专科知识。最后阶段可以用一些社会技能,沟通机巧,安全及注意事项完成学校和社会的无缝衔接[2]。以及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培养还应该注意素质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综合性培养途径。


        二、完善实习制度,加速整合应用
        随着教育制度的转型升级,现代学徒制度在社会、学校、国家等多方构建之下以经趋于成熟。它起源于之前的师徒授课制。师是教授的主体,徒是学的主体但是由于这一制度的主观性较强、教师素质 、学生积极性、教授方式科学性都有待加强这些都只是一些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师徒授课制的教育质量无法保障、无论是教学方式,以及方法都有可能受师傅眼光所限。难以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的人才。所以这一制度早已经被时代淘汰,而师徒授课制逐渐转型升级形成了今天现代学徒制但仍然存在弊端,如何创新现代学徒制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为机电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
        将机电专业细化为多个不同的模块,培养高、精、尖人才。借鉴医生实习制度,即一对一教学,但同时轮转多个场所。教师成立多个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去纠正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制度,不能仅只是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素质培养同样是教育链条不可缺少的一环。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察基于这些方面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指导老师,独立完成兴趣项目。在现代学徒制度中除了在实践过程中高要求学生以外,对于教授学生技能的老师也理应建议一套科学、可靠的考评制度,学生的综合性素质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从而建立一同完善且独立运行的实习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实习问题、实习计划、实习目的、实习结果、实习效果、实习评价等几大个模块。
        三、实行教学合一,加速校企对接
        学徒制度之所以目前存在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教学分离,使得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进行连接,另一个重大问题是校社脱离。使得学校到社会的跨度太大,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完成从学生到社会的转型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学校和企业的对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互惠共利的存在。学校教授理论知识,难以提供社会经验社会实践,企业缺少大量储备人才培养 。基于不同的目的但双方都可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因此,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专业化培养,以及娴熟技工的培养。在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除了将理论与实际相联合,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比如举行个人维修技能大赛,团体技能维修大赛,维修讲座心得体会分享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积性,另外教师应该开设一些实践意义学生强的学科如统计学、计算机学、高等数学、英语课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职业教育培养在现今社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届重视,尤其是作为机电专业这个新兴专业,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走。现代学徒制度尽管仍有问题,但是在使机电专业发展由初级走向高级的阶段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做好准备,应对时代对机电人才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剑英.中职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11):155-158.
        [2]李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01):253-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