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少艳
云南省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在以往的会计教育教学中,中职学校教师是教学主体,而学生则充当着听众角色,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工作如果脱离了实际,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就会让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容易导致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并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优化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困境;对策
当前阶段,存在着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和相关单位缺乏专业人才的矛盾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在学校中只掌握了部分理论知识,当进入单位之后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中职院校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并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专业人才。
1、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困境分析
1.1学生起点较低,学习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不上高中才会选择中职学校,而这部分学生往往不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水平较低。会计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尤其是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要求较高,但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这就为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阻碍。
1.2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注重实践教学
当前阶段,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沿用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且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把课堂作为主要教学阵地,过于注重教材教学,单纯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教学方式太过僵化,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无法收获较好的效果[1]。另外,忽略了应用型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使得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导致出现会计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太过重视,缺乏对知识运用的教学,面向实践领域的知识针对性应用不强,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但却无法在实践中进行有效应用。
1.3盲目跟风,专业缺乏特色
我国多数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了解,看别人开设什么专业自己就开设什么专业,跟风现象比较严重,缺乏独立思考。以会计专业为例,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课,却没有为会计专业制定精准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不够明确,相关课程也只是照搬其他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导致会计专业教学水平较低。
1.4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当前阶段,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对教科书过于依赖,而书中的内容多年没有发生改变,缺乏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导致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另外,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从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上也能体现出来,比如同一专业课程安排没有差异,缺乏自身特色,没有对课程进行细化。教材也比较陈旧,书内知识比较简单,或者教材内容学术性较强,缺少实践案例,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由此可见,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程设置比较落后,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学校应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和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2、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优化措施
2.1 明确教学定位,了解市场需求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是中职会计教学的目的,所以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需要与市场接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要想解决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会计教学工作者应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会计教学水平。另外,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注重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选择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可以接受。
2.2 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应该在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环境,对此可以采取集体授课的方法,把学生集中起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很大帮助。在会计专业集体课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宏观教学和细节教学同时开展。在宏观教学方面,教师可以主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全面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并确保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2]。在细节教学方面,教师应综合分析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在具体实践教学活动中融入这些典型问题,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
2.3 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讲授的内容大多是基础知识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并且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会计专业方面的工作,不具备实践经验,也使得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认识流于表面,无法真正理解其中内涵。因此,在课堂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通过对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课本内容中蕴含的道理,提升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3]。比如,在财务会计教学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公司财务人员”,教师自己扮演“公司老板”的角色,然后跟学生在创建好的情景中进行模拟对话,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2.4 加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在专业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课程结构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有效指导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过程。课程结构体系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特别是课程设置的内容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动态化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时间里,我国中职学校对理论教学重视程度较高,而对其他课程不够重视,以至于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学校应结合当前时代特征,科学合理的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使课程体系建设具备应用性质,摒弃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加强以应用型学科为主的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结语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会计专业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变当前教学现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应用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琬仙.强化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75(2):60-61.
[2]胡秀娟,徐广辉.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内驱力研究——以广西Y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为例[J].青年与社会,2020(9):171-172.
[3]莫海菁.智能云时代下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9,531(3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