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平,余贽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138)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提出“课程思政化”的战略方针,要求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要将思政教育有效渗透下去,从而让学生在掌握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而英语是高校的重要学科,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科品质,教师需要将思政育人思想有效融合进去,全面分析两者结合所呈现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具体的教学实践路径。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积极开发全新的教育载体,从资源整合、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合理优化与创新,从而推动英语课堂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结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和2017年湖南警察学院教改项目《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课程思政化,是国家针对素质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全新战略思想,给当前的教育事业改革指明了全新的方向。在高校的教育领域,教师需要明确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开展英语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并在新媒体的环境导向下,就具体的融合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革新,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新媒体的载体支撑下,掌握丰富的英语文化,增强学生在情感层面的认识,让学生能够通过深入探索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品质素养。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新媒体是当前社会的重要技术标志,所呈现的创新性特征比较显著,同时在新时代环境中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新媒体的普及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开始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引进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教育载体和实施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营造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魅力。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大学的英语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有所转变,要求教师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其中,彰显德育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和道德观。这样能够切实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满足社会针对素质型人才所提出的储备需求,同时在改进和优化英语授课环境,提高整体育人效能,以及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品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教师需要正确看点这两大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 明确彼此之间的衔接性,并规范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路径分析
1、树立教育技术现代化教学观,明确思政教育目标。
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让其向着现代化的方向有效发展[1]。相较于传统的育人模式,新媒体能够将原本抽象的英语知识通过转化和调整,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同时也能够丰富文化内涵,优化教学环境,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新媒体的融入,能够为思政在英语课上的有效渗透提供良好的契机和平台,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空间,深入参与课程学习,感受不同国家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顺应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在具体的育人观念上进行有效革新,端正对新媒体教学的认知和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目标,借助全新的技术载体针对课程内容以及授课活动进行重新规划,从而全面提高思政渗透的合理性,推动思政与英语课程之间实现协调发展。
2、基于新媒体发掘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正确文化观。
在英语课上,教师需要利用新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传递与整合功能,搜集相关的英语文化,将其有效整理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探索的过程中能够端正思想观念,正确看待中西方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在积极探索和学习西方英语文化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对本民族的文化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以“when work is a pleasure”组织授课时,则可以借助新媒体搜集相关文化,整理具体的背景资料,带领学生从内涵出发进行有效分析,进而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规范的学习状态。
3、基于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乐学意识。
在思政目标导向下,教师在组织英语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观和状态品质建设[2]。在新媒体的干预下,对具体的育人环境进行优化处理,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乐学态度,从而让其在整个课程学习中,行为表现更加富有活力。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素材,或者列举真实的案例,然后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与努力呈现,让学生可以获得学习与联想的有效条件,也能够改善传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在认知和感悟上有所加深。比如说,在进行“let’s go”授课时,结合所学内容搜集思政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情境进行有效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今后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表现更加积极。此外,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设置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并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意识有效发散,也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团队配合的优秀品质形成准确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互助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从而在思政理念的支撑和引导下, 构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引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品质建设,助力英语教学深化改革。
4、以新媒体为助力,拓展大学英语思政文化宣传与普及活动。
在大学阶段开展英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强调思政理念以及相关文化的普及与宣传。有效发挥新媒体所具有的促进功能,构建良好的文化传播载体[3].之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就具体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发掘和有效探索,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教师需要针对微课所具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进行有效发掘。结合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搜集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中西方文化进行有效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微课资源,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学习目标进行深入探索。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新闻,借助网络等载体关注国际新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翻译,强化自身的语言思维和语用能力建设,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时政观念,坚定信仰,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此外,也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文化宣传活动当中,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就中西方文化差异为主题进行实践探索,自主设计课件,并充当志愿者的身份,就文化差异进行普及,鼓励学生搜集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内在的含义,也是为了让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端正思想态度,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在学习和适应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本民族的文化形成良好的传承意识。
5、依托新媒体开展课后活动,使大学英语与思政教育相接轨。
在新媒体的助力下,教师需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发展要求,在课外活动方面进行科学设置[4]。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空间,进一步增强其在课程中的综合学习体验。比如说,开展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讲座,搜集跨文化差异有关的资源,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文化资源进行拓展与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拓展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具体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对所学文化内涵形成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索西方英语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对本民族的文化端正思想态度,提高整体自信心。不仅如此,组织学生翻译外文文献,阅读的英文名著,促使其深入分析其中所具有的道德内涵,并根据自身的感悟进行自我素质规范,真正落实思政教育。例如,可以鼓励学生阅读《To Kill A Mockingbird - Harper Lee》、《Lord of the Rings - JRR Tolkien》等,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标注与整理,通过有效批注将自己的心得整理下来,并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期间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和交流,分享自己在思想上的认知以及在情感上的感悟,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结语
在强调素质课改深度落实的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所占据的地位比较突出。在高校执教领域,教师在组织英语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科本身与思政教育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联,在具体的教育举措上进行有效革新。要树立信息化的教育观,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加强文化资源深入发掘,在具体的育人环境上进行规范设置,发掘英语教材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衔接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全面整合,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塑造优秀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王言.高校大学生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策略[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34(01): 44-46.
[2]衡清芝.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分析[J].高教学刊,2021(06):193-196.
[3]王晓燕.高校英语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路径研究[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
(04): 62-64.
[4]明明.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化发展路径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20(0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