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凤凰路小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不仅成为了画面材质表现的诱发剂,也成为了活跃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增强了画面形式构成的张力。绘画材料与技法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它们相辅相成,赋予了作品面貌丰富的层次美感。通过“综合所学、丰富创作,把握特点、灵活创作,普通材料、求异创作”,引导儿童将多种材料与技法在绘画中巧妙的综合运用,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小学美术;实践
引言
一幅优秀的儿童画作品应具有多重“看点”,除了丰富的想像力,别致的构图,饱满的色彩外,新颖多样的绘画材料及丰富的技法表达,也是其中重要的“看点”。正如我们所了解的许多艺术家在创作时,不仅注重作品的内在意蕴,还把目光放在了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和表现上。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不仅成为了画面材质表现的诱发剂,也成为了活跃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增强了画面形式构成的张力,并且这一领域正被逐渐拓展,已对绘画形成了深远的影响。绘画材料与技法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要融合多样的材料,必定需要结合多种技法,要运用丰富的技法,也必定要融汇多种材料。它们相辅相成,赋予了作品面貌丰富的层次美感。作为一线美术老师,就要抓住这特色内核,进行意识引导,培育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1综合材料的基本属性
首先,综合材料具有物质属性。人类的物质生活是综合材料的主要来源,这也决定了综合材料物质属性的永恒性。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是综合材料的主要类型,其中报纸、金属、布料和塑料等属于人工材料,而树叶、兽骨、木材和沙石等属于自然材料。综合材料的质感、肌理、空间和颜色等,彰显了其物质属性。在创作者选用综合材料时,需要对自身的绘画内容、主题以及思想情感进行综合考量,保障综合材料能够真正为绘画创作所用,增强画面的整体张力。画面的饱和度、亮度和肌理凹凸感等,会受到综合材料物质属性的影响,在油画创作中融合油彩和综合材料,能够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综合材料还具备精神属性,而不同综合材料的精神属性也千差万别。棉花能够给人以圣洁的感觉,碎布可以给人以怀旧的感觉,沙石能够给人以刚强的感觉等等。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是影响综合材料精神属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触觉、视觉和心理等予以呈现。绘画中应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与艺术审美,深入挖掘综合材料的精神属性。
2综合材料绘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2.1选择贴近生活的创作素材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大自然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焕发出美的光芒,艺术就来源于其中。平常生活的点滴是我们创作作品灵感的重要源泉。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威廉·赫德·克伯屈认为:“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1]综合材料藏身于大自然与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类繁多,学生们在选取综合材料作为创作绘画时,一定要根据创作对象的内容来截取素材。通常情况下,常用的综合材料有豆子、木条、石头、绳子、报纸、树叶等都可以用来创作绘画。每一种材料都有较强的特性和风格,它们可以让我们不会被传统的绘画材料束缚,从而使我们创作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例如豆子可以用粘贴的形式进行创作风景画、制作各种动物形象。而木条可以利用在校园环境创设中,使校园更有艺术性和环保性。在创作作品时,学生如果能经历观察、触摸、感知多样化材料品种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广泛的工具和多样化的材料给美术课提供了纷繁丰富的教学资源,也给美术作品增添了别样的艺术风味。
2.2材料的多样性推动儿童形成结构化思维
在以往的儿童美术活动中,绘画材料往往只有画笔和图画本,部分儿童常常出现不会画、不敢画的情况,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受到束缚。同时,以往的教学评价往往以“画得像”为标准,使部分儿童刻意追求绘画的准确性而不是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儿童的作品更多积极的评价。综合材料绘画以其新颖的材料、独特的方法、效果强烈的画面,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综合材料绘画能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性格。综合材料绘画代表着材料选择的多样与自由,意味着表现空间的扩大与表现形式的丰富,可给予儿童更多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儿童在艺术创作初期需要感知已有材料,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分类,然后选取所需材料,这一过程锻炼了让儿童的归纳能力。之后,儿童构思如何完成作品,在兴趣的引领下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并对丰富多样的综合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增强对绘画的信心,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结构化思维。经过长时间接触综合材料,儿童会对材料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总结,能够将这些材料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2.3实现多元化的绘画效果
将综合材料应用于绘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动手与动脑的快乐,提升美术素养和美术创新能力。基于这一理念,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改变以往绘画中色彩与材料制作分开呈现的单一模式,体现美术课堂的审美性、人文性与技术性。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美术教学实施过程中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不再只重视教会学生多少美术知识,而是积极开展美术课堂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在创意绘画中乃至实际生活中的创造能力,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人文少年[1]。因而,教师引导学生将色彩与综合材料融合应用于绘画,应该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与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的双重目标,赋予美术课堂新的活力,以适应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第一,教师可以基于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通过色彩技法训练、综合材料制作训练,使学生获得更多动手制作的机会,使其在绘画作品中呈现出区别于以往绘画作品的优点,使作品更具装饰性、感染性和创意性。第二,教师应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相关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将小学美术教学分为低、中、高年段,研究如何激发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并通过各种材料制作的方法创作出各具特色的创意绘画。第三,教师应从学科的整合角度出发,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形式地创作创意绘画。如,在创新街小学三年级美术课堂中,某一课的绘画主题是“生日快乐”,对于学生而言,这一内容比较熟悉。此课的重点内容是引导学生画出生日会的主角以及现场的欢乐氛围;在此基础上,以彩泥为原材料,在纸上制作具有立体感的大蛋糕。教学步骤如下:首先,学生用生动的线条勾勒生日主角,突出人物脸上快乐的表情;其次,在画面预留的中间部分用彩泥制作蛋糕坯;再次,制作蛋糕的主体图案;最后,修饰与装点蛋糕。
3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在小学教育美术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综合材料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创作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专业素养。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好学科优势,多重视本身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展更加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和适合小学教育需要的创意美术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尹少淳.夯实美术教育的基础——阿恩海姆美术教育思想评析[J].中国美术教育,1998(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