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严琴
[导读] 合唱教学属于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

        严琴
        巴中市恩阳区第三小学 636064
        摘要:合唱教学属于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其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对合唱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强调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合理地展开合唱教学,有助于学生音乐学习自信的强化,点燃音乐学习激情,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反思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突出性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相关教学经历,围绕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展开相关探讨。首先分析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对音乐合唱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然后探讨了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问题;对策研究
引言
1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合唱教学的认识不正确
        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使得小学音乐教师展开工作时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落实所有工作对于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一情况导致教师并没有重视课纲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于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在合唱知识传授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1.2合唱教学措施太单一
        很多教师在展开合唱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选择的方式都非常单一,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而原有教学方式也不能帮助其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方式,还需要告知其音准的掌握方式。学生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需要练习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 。借助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讲解合唱技巧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使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方式,即带领学生一次次地重复练唱,或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进行训练,并没有对其中具体内容进行讲解,导致小学生无法更加准确与有效地掌握合唱技巧。
        1.3学生积极性不高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要求较高,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同时各个声部也要配合到位,给合唱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小学生年龄小,合唱知识薄弱,时常在合唱中出现问题,从而大大提升了合唱的学习难度。再加上教师的不恰当引导,导致学生恐惧合唱学习,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合唱练习中。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而传统的合唱教学往往是反复机械的练习,学生对合唱练习的积极性不高
        2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2.、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学习行为高效展开的关键动力,提升合唱教学效率,需要以学生兴趣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合唱热情。合唱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音乐素养,合唱歌曲不同于单唱歌曲,合唱歌曲有着更为复杂的旋律,学生要掌握更多合唱技巧,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将对合唱音乐的鉴赏作为基本出发点,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音乐合唱作品,与学生一起细细品味作品的演唱技巧,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唱法,逐渐将一些技巧融入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激发其对音乐合唱的兴趣。例如《欢乐颂》教学的时候,这首歌曲属于轻快感十足的歌曲,学习难度相对不大,学生容易激发兴趣。教师把握好学生这一特征,首先让学生欣赏这首歌,在欣赏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跟着节奏一起唱,然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演唱,领唱完后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独唱,从而增强学生演唱自信。通过独唱,教师也可以把握好学生的演唱水平,对合唱格局的顺利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价值。

再例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合唱教学,让学生欣赏多种形式的合唱曲目,例如《七色光之歌》《八只小鹅》等,明确不同风格合唱曲目在情感和形式上的不同,在鉴赏训练中增强学生合唱自信。
        2.2增强音乐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纪偏小,普遍喜欢动态的、丰富的、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因此音乐教师要把握小学生这一特点,在制作音乐教学课件时注意选择趣味生动、与学生实际生活具有关联的教学素材,比如小学生平常喜欢看的动画片、电影、电视剧等,可以从这些素材中选择经典的音乐场景,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其中的音乐,有利于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启发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并使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学习和获得知识,继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2.3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
        相比其他学科,音乐学科本身的艺术性更强。高效展开音乐教学,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提升艺术修养。现阶段小学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从意识层面注重合唱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学校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培训,让一线教育工作者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立足于学校实际,明确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合唱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恰当的学习氛围,点燃合唱热情,保障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目标高效实现。当然在合唱练习环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围绕不足开展针对性训练,使得学生改进不足,发挥优势,在合唱练习中掌握更多合唱技巧,提升合唱水平。
        2.4建立音乐表演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
        音乐是需要表现和展示的,需要有听众,要想学好音乐要敢于在观众面前表现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音乐天赋,但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才能够更好地挖掘其音乐天赋,而对于学生来说,音乐天赋的挖掘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才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为学生搭建音乐表演平台,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音乐和表演音乐,自由彰显学生的音乐细胞和音乐天赋,在学习与表演的过程中增强音乐艺术修养。比如在小学音乐课中有口风琴课,那么教师可以搭建一个口风琴表演平台,学生基本学会一首曲子的吹奏方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开展口风琴表演活动,在表演上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个人独奏”、“美妙三人组”、“迷你小乐队”等,音乐小组的名称、组合的人数可以由学生自己定,所选择的曲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定。在最终的音乐表演中,会有“专家评审团”对“乐队”们的表演进行打分,并从中选择出优胜组、创意组等,给予学生们一定的奖励。学生们自主地参与音乐表演,自己组建乐队、起队名并进行音乐训练,最终进行音乐表演,整个过程都亲自参与,这样会使自己更有成就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自信。而教师则只需要引领学生锻炼音乐技能、掌握音乐知识,使学生能够从音乐的学习中得到收获,不断陶冶自身的音乐情操。
         结束语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音乐课的教学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音乐教师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来讲授音乐知识。在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要注意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丰富性,情境教学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内,还包括了课堂外。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另外,音乐教师自身也要注重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加强同其他音乐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积累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含凝.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知识文库,2021(05):81-82.
[2]赵健美.新体系音乐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知识文库,2021(05):146-147.
[3]王金梅.以生为本的小学音乐课堂评价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8):157-158.
[4]杨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48.
[5]原海荣.对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分析[J].文化产业,2021(06):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