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项目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 高鑫鑫
[导读] 目前的教育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效果,在教学中需要培养个人能力

        高鑫鑫
        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目前的教育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效果,在教学中需要培养个人能力,并提升综合素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知识获取中有应用思考,能够增加学习效果,锻炼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在实践应用中,项目化教学的开展需要保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将教学与学习结合,推动学生参与项目建设,并能够完成建设,本文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项目化教学的意义,也提出了开展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所以了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因为高考的原因,所以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呈现出流程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对于此,教学应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项目化教学增加学习的兴趣,也提升学习的效果,使知识理解变成个人能力的建立。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应用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以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出整合,建立一个具体的项目,然后以此为核心让学生去做项目化的学习,完成项目的实际建设,以此让知识获取和应用有实践的验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以往的教学并不能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项目化教学的应用有效改变了这种状态,能够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积极思考的动力,也有实践操作的行为,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中项目化的设计会让信息技术的学习理解有具体的方向,使独立思考中以项目建设为依据,也就能够保障主动学习[1]。而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从实践操作出发,避免理论知识的浅显认识,让能力培养得到落实,也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或者进行创作。项目化教学的应用虽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实践应用中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性,项目化学习的效率等,在教学中以学生完成项目化学习为核心做出设计,保证课程教学的效果,也让学生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成长。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方法
        (一)设置项目式学习的主题
        项目化教学开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够对教学中的项目有兴趣,愿意做项目式的学习。这其中需要关注到高中生的兴趣喜好,结合年龄特点,以课程知识的内容为核心建立任务式项目或者创作性项目,要让学生对项目产生兴趣,也愿意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做自主学习。比如在《数据与信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就设置关于鸟类研究的项目,由学生在互联网中搜集信息数据,然后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建立一个准确、简洁的图表。在此项目主题下,学生的学习会有具体的参与,也会对课程中的知识内容产生需求,有助于基础知识学习下的思考和应用。在项目式学习的主题上还可以将创作作为主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一个完整的创作主题,可以是足球的新闻、明星趣事等,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也让兴趣支持项目式的学习,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培养技术应用能力。
        (二)构建项目式学习的环境
        项目化教学下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但是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大,在课程学习中容易出现无法完成项目的情况,这就让项目化教学反而成为学生的压力。

在教学设计上应构建项目式学习的环境,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知识理解能够得到互补,也提升项目式学习的效率[2]。比如在《数据处理与应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实施3名学生为一个小组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数据处理的方法,回顾小学、初中所学的信息知识内容。这样课程中的学习会有能力互补,保证了完成项目式学习的效率,也能增加信息技术学习的趣味性,使个性想法在完成项目学习中得到实现。
        (三)加强学习与教学的结合
        项目化教学虽然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为主,但是教师应注意到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不足和错误,需要加强学习与教学的结合,实效性的解决学生在知识理解应用中的问题,保证项目化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也使学生可以完成理解认识。项目化教学下的学与教结合是以学生为核心,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项目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并且让学生将项目完成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去解决。以此能够保证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也能推动学习中的思考和实践[3]。
        (四)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
        项目化教学的实践开展效果会因为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而出现较大的波动,如果没有想要运用信息技术完成项目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应付性学习的情况。对于此,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就应从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出发,利用评价推动学生的项目式学习反思,保证教学的效果,也让学生逐渐建立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可以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认识智能停车场中的数据处理》的项目化教学中,对于学生通过数据处理方法的项目式学习评价就要从解决的成效、费用处理的处理、学习中主动性建立多元标准,保证教学的效果,也推动学生的自主分析,完成课程知识的内化理解。
        (五)组织交流提升主动意识
        在项目化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并在过程中推动自主完善和实践应用的行为。所以项目化教学的课堂中,要组织交流,让学生之间做项目式学习成果的分享,把握思考探究的过程。学生在交流当中可以接收到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也能做自我反思,并且在交流中会出现竞争的情况,可以提升主动完成、完善项目的意识。比如《解决温标转换问题》项目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成果的交流能够让不同的想法和技术应用得到分享,可以让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极大地帮助,还能促进主动学习思考。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开展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项目化教学的开展要以学习为基础,做好项目学习的支持,以此让学生在课程知识的学习理解中能够有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成长。但是在教学应用中,项目化教学要注意难度的调整,并为学生提供项目学习的内容,以此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韬.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互动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3):32-33.
        [2]任广玉.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0(46):33.
        [3]李友锦.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