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峰 林培霞
(七台河市勃利县永恒乡逸夫学校 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视野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我国大力提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今天,结合当前的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我运用电子画册、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实际操作录像等手段,通过改变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方式,对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教学行为的变化;信息技术环境;英语;兴趣;导学
伴随着当前世界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英特尔公司提出的未来课堂这一理念后,我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和信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对我们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为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信息技术课程既有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又肩负教育信息化改革探索的重任。
在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生收集有效信息、鉴别和处理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技术进行富有创新性的整理和再加工这样的技能已经不是某几个人或者是某个行业的人的专属技能,而是和“听、说、读、写”一样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我日常的一些教学实践和与英语学科整合进行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面向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服务。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指导思想和形势决定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型培训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实践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来。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及时转变教学思想,把教学设计的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上来。
二、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新的信息化手段打破课堂教学的模块化
在信息技术课程刚开始普及的时候,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的重、难点侧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上。在初期《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也把信息技术教学分为若干的模块。这样先学习操作系统再学习应用软件。这样的模式下知识点相对集中,但是不深入的学习操作系统就不能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吗?其实不然。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计算机的大面积普及,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技术术语、名词随处可见,连3、4岁的小朋友都知道开关机。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三年级才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就是有着四、五年网齡的老网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像原来那样按步就班的去让学生去学习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就没有大的必要了。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的使用越来越简单化和图形化,我们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些精力和时间用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来。
同样在英语学科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集文字、声音、动画、影像与一堂。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情境变得丰富多彩。
这样的组织与导入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创新和拓展。
三、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林老师将游戏、竞赛、观看影片这些学生喜爱的的内容引入了课堂。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开心起来、活跃起来,乐于参与英语的口语交际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积极性。使“说英语”变成一种轻松的充满乐趣的体验。
如:在教学四年级第二单元“It’s time for/ It’s time to”句型时,林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多种英语口语运用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物、事件、场景各不相同。
在这两上句型教学过程中林老师设计了学校和家两个场景,根据大屏幕上快速闪过的不同课程图片,学生进行问答、对话:
What time is it ? 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
What time is it ? It’s time for PE class.
What time is it ? It’s time for Chinese class.
而家里的场景林老师则提供了一日三餐的图片,因为是半游戏状态,图片贴合于生活实际,亲切自然。使学生们,在愉快的过程中,轻松积极的氛围里掌握了这两个句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结合场景预设的口语运用情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对课设计和练习。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独具创意的对话,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就掌握了句型的运用方法。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原本选择角色的过程是在老师的心里完成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参与进来。比如,林老师在教授《Weather》这一单元的课文,因为对话是母子关系,如果放在以往分角色读文时,有些同学会害羞,不愿意表演母亲角色,有的同学则不愿意表演儿子角色。更有的同学选角色时往往偷懒,就挑些简单的,角色以外的英文都不会读。但在我校使用了班班通以后,林老师将这一环节交由班班通里面的课堂点名软件进行。学生在点名过程中虽然同样没有决定权,但是点名的方式是直观的、随机的,学生的心随着点名软件的运行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为了能够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这两种情况几乎就没有再出现。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课堂行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模仿、瞬间记忆力强。但这一切如何成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合理的运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和口语能力上有所突破。
总之,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由与其独特的学科地位,已经从简单的知识技能的教学转变为了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最终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之中,促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教育化,全面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及学科素养,更加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