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应用探究式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穆萨 阿卜力克木
[导读] 兴趣是支撑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主要动力,

        穆萨 阿卜力克木
        新疆阿图什市第一中学     845350
        摘要:兴趣是支撑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主要动力,同时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体系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始终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不足,同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所导致的。基于此,本文对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使用展开了研究,讨论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兴趣
引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整堂课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完成知识的传递,还需要在此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细节反馈,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跟随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内容。下面,本文详细介绍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一.创设探究情境
        所谓“探究情境”,即指教师在问题导向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教师构建的学习场景之中,从而有效的对知识内容展开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心中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是基于学生的未知层面来挑动其求职欲望。但是问题的深度一定要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如此才能够在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能去将问题解决,从而在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此过程中得到强化,继而更好地投入学当中。此外,教师在为学生构造探究式学习情境时,还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展开学习,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更加专注的对知识内容展开探索[1]。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为例,“信息”这个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人们提起,但是在对其进行具体描述时,却常常又会引发学生的一阵茫然。

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课堂上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情境:“有谁知道‘信息’是什么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以那些形式存在人们的周围?”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互相讨论对于信息的看法与理解,而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穿行与学生群体之间,适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如此一来,教师顺利借助探究式情境引入了课题内容,并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激起了浓烈的学习欲望,使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开展。
二.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
        “问题”是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只有在学生产生疑惑的同时,才能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并对知识内容展开探索。由此可见,“问题提出”同样象征着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因为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才会主动去对其展开思考,进而产生疑惑。因此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不光是要对学生“提出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意识[2]。
        以教学Flash动画软件的使用为例,高中阶段学生所了解到的Flash动画软件仅仅只是基础知识,包括系统页面中的各个工具分别有什么功能,以及一些最为基础的操作等等。因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在网上下载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图片素材,例如明星形象、动漫人物等等,然后利用Flash软件中的各个程序,分别制作出几组动画图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这些动画图像分享给学生。而学生再被这些图片吸引的同时,内心便不禁会产生疑问:“这些图片是怎样动起来的呢?”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开展奠定了基础。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微课课件,课件中完整的展示了教师的操作流程,以及对各种软件工具的使用说明,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往往会快速的对课件内容展开探索。
三.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探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便是“应用”,通过应用学生才能够展开实践,并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锤炼自身的知识水平,并强化对知识的使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平衡好课堂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环节间的比重,避免将大部分课堂时间都消耗在教师单纯的“讲”上面,而没有为学生置留出充足的操作时间,如此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