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金仙花
[导读] 本文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阐述
 
        金仙花   
        长白朝鲜族实验小学校     吉林长白134400

        摘要:本文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阐述。文章根据当前小学生发展的要求,对利用课外读物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出从家长以及教师方面都应该做出哪些努力,达到改善小学生阅读方式,促使小学生进步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综合素质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之下,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促使其发展的根本方法并不是进行课下练习,也不是进行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增强小学生的阅读量,让其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到更广泛的知识,为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以及家长的配合。
        1.家长方面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的一些基本习惯大多数都是对家长的模仿[1]。家长应该主动的为学生购买或借阅各种有意义的书籍如《小王子》、《冒险小虎队》、《海底两万里》等等。同时,家长也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根据课外读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课外读物之中表达的思想,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一定的引导作用。家长在于学生针对课外读物展开探讨的过程中还能增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交流能力,并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即使不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家长也需要养成爱看书的学习观,这样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一项任务,这样,能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2.教师方面
        2.1营造阅读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可能会被周围的环境以及氛围感染,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2]。因此,教师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能够促使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外阅读之中。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能对周围人的行为习惯所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保证自身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生的成长生活起到榜样作用。教师在除了进行课程安排之外,可以经常在教室中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加强教室之中的读书氛围。教师还能鼓励学生向教师进行课外读物的借阅,并定期为学生组织课外读物的阅读,与学生一起探讨课外读物中的优秀片段,找机会与学生针对课外读物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2.2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最任何事情的时候,计划都是完成任务,做好事情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知识积累水平的前提是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阅读总量需要达到145万字。145万字看起来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小学生很难完成。但是,教师能帮助学生制定好计划,让学生将阅读任务量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一年、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个星期,制定详细的计划,让学生像打游戏,做任务一样的将阅读任务进行分模块完成。并且,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对学生进行督促与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2.3选择适合的读物
        课外阅读指的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课外书的阅读,而是通过对优秀课外作品的品鉴与赏析,并让学生在优秀课外读物中对自身的思想素质进行培养[3]。适合小学生的读物指的是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对其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能够表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略高于小学生,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读物。

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及性格特点为其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例如:针对爱幻想的小学生,教师能为其选择童话故事《蚂蚁和铁块》、《小虫子和小鸡》等;针对爱探索的小学生,教师能为其选择探险类的故事《魔鬼塔》、《仙境之妈妈你在哪里》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小学生选择一些具体形象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优美精致并能反映人们真实情感的范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选择语言表达能力略高于学生的课外读物能够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与提升,并且能让学生理解,不至于导致小学生的厌学心理。
        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教师还能为小学生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如:针对小学生课程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能对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课业压力,促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4用丰富的形式进行组织
        教师要用丰富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果组织形式不当的话有可能对造成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还有可能使课外阅读成为形式化的教学,让小学生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能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让小学生自由发挥,进行阅读,又要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控,保证阅读活动有效进行。教师还能为学生组织相应的阅读活动。例如:教师能定期对学生组织课外读物阅读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读物在班级中进行阅读与讲解。这种活动能对学生起到督促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涉及到更多的课外阅读读物。
        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学生读过的文章过几天就会忘记了,但是,学生如果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就能让小学生形成深层次的记忆,在需要的时候,还能进行翻阅与查找,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积累能力。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好词好句积累进行检查,保证在一个阶段中学生都能吸收到新鲜的知识,为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奠定基础。
        2.5建立比赛机制
        小学生的竞争心理较强,比赛的形式能促使小学生进步。例如: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之余,教师能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物心得的写作比赛。学生为了参加这一比赛,需要大量的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并对课外读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升的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同时,在根据课外读物进行心得写作的时候,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综合成绩的提升。
        教师还能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猜猜看的比赛,教师在比赛之前准备一些课外读物中的人物形象或经典事迹等,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了事迹或人物形象猜出读物的内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了解到更多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进行知识获取的有效手段。此外,学生还能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其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应该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并且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读物,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积累、写作能力等的提升,促使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邓玉霞, 刘晓文.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J]. 才智, 2020, 000(001):158-158.
        [2] 张伟英.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 1084(01):82-82.
        [3] 石凤英.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31):P.4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