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 新变化 新对策 —— “从教走向学”我们怎么办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 张鹏飞
[导读] 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从教走向学的教学改革中

        张鹏飞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  719300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从教走向学的教学改革中,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不能逃避,要转变思想、端正态度、摆正位置、修炼内功,迎难而上。
        关键词:从教走向学    课堂教学     思想    态度   习惯
        基于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期间涌现出很多模式,如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衡水中学模式、绥德辛店模式,但是无论哪一种模式似乎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照搬照抄都会因水土不服而中途夭折,究其根本原因是学了形忘了意、舍了本逐了末。 无论哪一种模式 ,其创设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师是要得法的教 、有效引导、高效引导,在学生是要主动学、用心学、努力学。从教走向学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回归,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某种模式,而是瞅准目标,立足学生,让教师有效服务于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教走向学也是一个课堂教学方法、思路、模式的探索过程。所谓“为教有法,教无定法”,从教走向学探索的不是一个确定的课堂教学的方法、思路和模式,而是一切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路和方法。评价一堂课效果的好坏,从学生来讲就是有多大获得感,从评价的第三方来看就是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有没有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师讲明的,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搞明白的;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自己认为有趣,还是评价者觉得有兴趣,抑或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感觉到兴趣。因此,“从教走向学”不是一种闭合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一种开放的思想。从教走向学不可能,也不应该通过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一两次活动一蹴而就,而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从教走向学也不应止于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老师教走向今天的学生学或从过去先教后学到今天的先学后教,而应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从教走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不是无事可做了,而是对老师提出来新的更高的要求,辟如以前我们是拿鱼喂猫,现在我们还得教猫学会钓鱼。从教走向学,我们这些在讲台上站了近二十年的教师怎么办?
        一、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于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而言,要改变他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良旧思想引入新思想。新的历史时期下,教师所面对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合时宜。新时代党和人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拘泥于过去不思进取无异于自取灭亡。从素质教育到新课程改革,再到高效课堂,教改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无数案例和数据也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教育教学主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牢固树立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观能动性。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工作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改变传统课堂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局面。
        二、找准位置,端正态度。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我是谁,为了谁,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师者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责任心、有耐心,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要乱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要认真对待这一份工作。其次,要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今天,教师不再是传道士,而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课堂教学评价的着眼点也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而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第三,教师要端正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态度,不要抵触,更不要逃避。我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我们要正视他,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教走向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但首先是我们教师的事。
        三、加强学习。
        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堂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走向学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把课堂这块主阵地还给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那么简单,更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从教走向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么组织管理、怎么引导、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从教走向学要求从教者,不但要懂知识更要精于传授知识的方法,不但要有智商更要有情商。因此,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乃至一切能为课堂所用的学问。我们必须处处留心、时时留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改进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习。
        四、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
        从教走向学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成了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好每一个环节,注意言、行、举、止,不说废话,不做无用功,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德国教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实践也证明谁的学生身上有谁的影子。教师仪表端庄、举止模范、语言得体、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待人等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势必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不仅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还能成就一个好老师。善于反思、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合作、善于科研、善于创新等习惯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成功。习惯成就未来,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顽强的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总之,在从教走向学的教学变革中,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认清形势、端正思想、真抓实干,争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四有”好教师。“道虽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
        
参考文献:
《教育是什么》 德国教育学家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  王易春等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