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苑东志
[导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

        苑东志  
        石家庄第二中学润德学校050000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结构、写作脉络的理解。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议论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确保高中议论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议论文;应用
        引言
        在高中阶段议论文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论点论据准确、充分,因此学生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缜密的逻辑思维。思维导图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议论文构架,提升议论文写作质量。高中语文教师要科学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以论文写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
        一、确立新颖独特的写作标题
        思维导图在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时候能够有多元化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即为在标题创作上能够切实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标题往往是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首要困难,常见问题如标题缺乏新意、选定的题目没有准确契合作文的内容。标题是学生、教师阅读议论文中的第一印象,也是引导文章内容输出的核心环节。所以,只有新颖、独特的议论文标题,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并且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保证文章有序推进。然而,根据多年以来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来看,标题往往是学生表现最为乏力的环节,也是整个作文环节之中急需提高的关键环节。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发散并保持相应的逻辑性,从标题入手给予学生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通过标题的引导作用帮助整篇议论文的质量在基础上得以提升。
        例如,“成功”是最为常见的高中议论文主题与题材,学生往往由于练习相对较多,所以在题目编订的时候,学生所能表现出的内容乏善可陈。而通过思维盗图的帮助,学生的思维得以被更好打开,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创新目的。例如,可在标题的拟定上使用更多的修辞手法,比喻手法“梦想如飞鸟一般”;运用反衬的手法“做一名不一样的差生”;采用名著典故如“三分天下议论文写作”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标题缺乏趣味性的现象,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教师要切实运用好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局限性,做到逻辑性、创新性兼顾,达到最佳的标题拟定效果,为议论文的写作打开良好的开局。
        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常见的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错误在于,其文章缺乏应有的可读性,而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写作思路相对较为匮乏和局限,在表述的时候缺乏全新的内容输出,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掌握多元化的表达。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效拓宽自己的学习思路,使得学生将自己的议论文写的更有深度、更富有感染力。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的可写的内容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只有广阔的思路,才能保证学生对待不同题材、不同需求的文章都能有内容可写,获得最佳的写作效果。
        例如,在以坚守和放弃为题目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并且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以“坚守”与“放弃”两条主要线索,力求打破原有的思维局限,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从而更好激发创作的灵感。在思维导图的创作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一次审视“坚守与放弃”这一中心论点,得以更好联想出更多的创作思路。例如,我国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俘并饱受摧残的时候,仍然创作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篇章,尽管其身处位置、所处境遇都极其坎坷,但其爱国主义却从未有动摇,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而这一坚守与放弃的思维理念,只有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下才能更好了解,引导学生写出更多的优质议论文。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对议论文写作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也是议论文所想要提高学生的重要内容。尽管议论文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但没有发散的逻辑思维是没有深度的,所以发散思维同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只有具备合理的发散思维、有序的想象能力,才能让议论文更为饱满且具备高度的可读性。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议论文之中,就需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教师要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够达到思维发散的学习目的,不仅是对其议论文写作水平乃至综合语文学习水平都显著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贴近散文、记叙文主题的“秋天”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错误即为切入角度过于庞大,只能想到凄凉、忧伤等。而教师就要利用好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跳脱思维的局限,做到思维有效的扩散。首先,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大圈,而这个圈即为议论文的主题——秋天,在其中画上几个小圈,让学生联想在秋天能够想到的情绪、景色以及与之相对应所想到的内容。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往往会写下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收获等。而教师要对学生说出的内容做出定向筛选,找寻其中能够发散且具备写作价值的内容,帮助学生以此作为基础,完成思维的发散性训练,感受到在秋季除了悲伤、凄凉等悲观气氛以外的思想情感,从而丰富议论文的内容,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不同的角度切入,也能让教师感受到不一样的思想,从而在起点上学生的成绩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又如,对社会热点新闻——“拾荒者进入图书馆”这一事件,进行“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写作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该时间表明自己肯定的态度,但在后续的表述上,却千篇一律地歌颂了人间情暖,缺乏多角度地论证。而教师就要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打开思维。首先,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职能单位,每一位合法的社会公民都可以加以使用,所以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其次,在文明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此番举动也是印证了我国推进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最后,尽管拾荒者与普通的社会民众存在一定的贫富差异,但其在人格上与普通公民相差无几,甚至其人格品质要远高于部分社会群众。因此,拾荒者的行为作为学生不能随意对其展开评价,而是应当对其行为报以崇高的敬意。在这样多角度的权衡与分析类比下,能够更好打开议论文的行文思路,给予学生不一样的切入角度,使得文章的价值有效提升,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更好地构建作文结构
        所谓思维导图,其最大的价值与作用,是以更为清晰明了的方式与简洁的表述手段,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展示。不仅是教师,学生自己本身也能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即将创作的议论文结构进行拆分、细化和汇总,理清不同论证下的关系,从而更有逻辑性地完成作文结构梳理。为了更好区分不同结构,学生还能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完成思维导图的撰写,从而更为清晰、明了地表现。
        例如,在进行苦难与人的议论文创作过程中。在思维导图的第一部分,可论述苦难是每一个人所必需经历的人生环节,而如何解决、利用取决于人生态度。在第二部分则可以具体距离,如面对苦难司马迁选择了隐忍,并写下了举世名作《史记》;面对苦难,霍金没有认命,而是继续研究并写出了《时间简史》;在议论文的最后,学生可进行升华与总结,从而达到最佳的议论文效果。
        结束语
        议论文写作与记叙文、散文写作不同,它要求学生思维逻辑清晰,能够提出明确的论点,并且做到有理有据,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能够帮助高中生确立写作观点,构建合理的议论文框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本文从两大方面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初薇,王琳琳.思维导图在不同语文文体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8(09):184-186.
        [2]石峰.思维导图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25):128-129.
        [3]陈云梦. 思维导图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