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宝珍
湖南省常德市第六中学 4150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成为教育重点内容。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三观构建的重要时期,德育教育当下高中班主任理应与时俱进、深入探究,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导师制度、德育银行、班规班纪、德育班风、心理教育、国学活动、红色活动、德育实践等,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基础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良好道德品格。本文对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引言:
新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压力、父母期盼、教师教诲、同龄对比情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学生若思想道德、心理出现问题,不仅有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交流,而且有碍于社会的发展。加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用下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其构建正确的思想三观是高中班主任亟需探究的难题。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时代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理念皆将德育教育提升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同等地位上,拔高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1]。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压力、父母期盼、教师教诲、同龄对比情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出现叛逆、暴躁、孤僻、抑郁、厌学等不良行为,影响了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和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发展学生的集体素养、爱国精神、人文素养、劳动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高中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理”和“情”做支撑。理是人生道理,也是规章条理;情是师生情、仁爱之心和关心耐心。班主任需要以理来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调控思想、约束行为;以情在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思想三观,助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三观的正确构建。
(一)晓之以理,约束学生行为习惯
1.导师制度树立榜样。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升学、择业等人生问题,他们在迷茫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易迷失自己[3]。树立导师制度有助于为高中学生点亮人生的指明灯,帮助学生合理应对高中阶段遇到的难题。班主任可在校友会或寒暑假,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系本校已经读大学、参加工作的优秀学长学姐,在征得他们同意后,班主任可为班上学生分配“未来导师”。一名导师可搭配2-3名高中学生,学生在迷茫时可与导师联系,就未来的目标、理想、座右铭、心仪的大学展开探讨。班主任选择的导师必须要道德素养高且自身能力强,以此才能借助自身经历和已有经验去激励高中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困惑,在榜样和激励引领下助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德育银行约束行为。高中阶段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想法,部分学生吃软不吃硬,且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他人的表扬和激励,因此高中班主任可借助德育银行,以丰富的积分礼品来引导学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在长期的积攒积分中养成优良品性和行为习惯。如班主任可利用Excel表格制作周期德育积分、月度德育积分表,以流动小组长的形式确定好每天的积分记录小组长,并制定积分获取制度。积分制度可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宿舍情况、班规班纪遵守情况、好人好事获得、行为习惯养成、荣誉获得等相关。对应的积分奖品可包含免除一天劳动、免除一天作业等诱惑,有助于引导学生自觉约束、自觉学习、自我进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班规班纪摆明道理。高中班规班纪的制定可从几个大的方向入手,即学习、生活、思想、宿舍等,而每一个大的方向又可再次细分[4]。
比如在学习班规中班主任可与学生一同参与,就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考试纪律做划分,严令禁止考试作弊、课堂玩手机、抄作业等行为;生活类中班主任可从学生的穿着打扮、行为习惯方面做约束,严令禁止奇装异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逃课翘课的行为,但是对于学生的穿着要求并不严苛,不奇装异服即可。此类班规班纪半约束半满足高中学生对衣着服饰的个性化,不易引起学生反弹,同时有助于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4.德育班风影响习惯。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德育班风可从班级外在环境入手,从教室墙壁、黑板、课桌左上角、班级宣传栏、班级门牌号、黑板报等入手,以伟人画像、名人语录、德育故事、德育案例为载体,以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文明礼仪、感恩孝道、红色故事为内容,师生一同携手装扮教室,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高雅的班级德育氛围,潜移默化影响高中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动之以情,重塑学生思想三观
1.红色活动坚定立场。高中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教育、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是学生正确思想的一部分。社会风气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思想出现歪曲,在面临国家立场、国家主权、历史先烈上存在模糊不清、思想不明等重大三观问题。坚定学生的思想立场亟需班主任以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景点、真实历史案例来引导学生,激活学生的爱国情,砥砺学生的报国志。经典的红色影音有《大国外交》、《辉煌中国》、《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等,加强红色影音的宣传,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理念,在感知历史、缅怀先烈中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爱国情怀。
2.国学活动孕育修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每个人立身社会所需的道德素养。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需要高中班主任以丰富的国学活动来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发展学生优良品格、渗透学生道德思维。如班主任可利用早自习、课间操、晚自习最后十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研读基本国学书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国学礼仪模仿、文人四有比赛等,引导学生品读国学经典,陶冶学生情操,孕育学生道德品格和人格修养。
3.心理教育助力健康。高中阶段学生因高考压力和社会风气影响,可能呈现出孤僻、消极、暴躁、抑郁等极端负面情绪,不加以缓解引导,易引发学生的极端行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通过心理游戏,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微信小程序、QQ小程序等,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以QQ的“匿名坦白墙”和微信的“漂流瓶”为模板成立“班级心理咨询”,学生可在心情受挫时通过QQ和微信匿名发表自己的心情,班级其他同学接受信息后,可展开“心理一帮一”的教育活动,为该名学生出谋划策,缓解学生情绪。
4.德育实践内化品格。德育实践活动有助于践行高中学生的德育品行,内化优秀的德育品格。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丰富多样,前往红色景点,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前往敬老院、孤儿院等场所做义工,渗透尊老爱幼思想;展开班级团体活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开展社会角色体验活动,加强互相理解,渗透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家校合一、分担父母家务,营造和谐家庭等等。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感知、理解、体验中明确道德修养和行为品格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重塑学生的正确思想三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作为人生启航的重要时期,高中班主任理应以“理”和“情”来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以导师制度、德育银行、班规班纪、德育班风、心理教育、国学活动、红色活动、德育实践来约束学生行为习惯,重塑学生思想三观,助力学生成长为时代所需和国家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新春.高中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21,(8):167-168.
[2]吕得晶.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1,(4):163-164.
[3]林惠蓉.互联网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33,248.
[4]刘磊.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的探讨[J].新一代,2021,25(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