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众生皆得暖,不辞辛劳做嫁衣             ———九江市二模语文试题质量分析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 秦景华
[导读]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秦景华
        江西省湖口县第二中学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九江市二模考试已尘埃落定,语文学科的成绩也随之浮出水面。根据考生呈现的成绩,语文试题的命制虽然算不上尽善尽美,但也可以说是瑕不掩瑜。本次试题的命制,基于《考试大纲》,立足一线实情;符合命题要求,契合试题结构,且接近高考难度;关注语文素养的提升,着力人文精神的传承,体现了高考精神。在本次考试中,既涌现了一大批语文思维能力的佼佼者,同时也考倒了众多不求甚解的普通学子,所以,本次试题具有一定的检验性和识别力。
        当然,这一切与九江市教研室精心组织一批精干力量进行试题命制分不开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为不是一家之言,避免了知识点的片面性,规避了专业的狭窄性。定期实地当面沟通,及时建群进行网络交流,反复审稿,精益求精,保证了试题的准确度。命题人是审稿人,有利于拓展命题人的思路和视野;审稿人不是命题人,有利于保证试题知识点全面与命题的客观;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是试题成功命制的根本所在。现就二模语文试题作浅陋的分析。
        首先,试题的取材体现一定的广度。它涵盖了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生活、影视等较多领域,既关照了过往,又着眼于当下,并畅想未来,有时间跨度,更有思考的空间。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绝不能给无边的知识设限,否则,怎能提升学生其他学科的阅读理解与思维能力?论述类文本取材于历史上的徽州社会保障建设,文学类文本的《鴜鹭湖的忧郁》反映特定时代的国计民生问题,语言文字运用题则关注现实的疫情和扶贫,作文是向海外朋友推介生肖文化,既具中国特色,又有国际视野。语文试题选材的多样性,不仅打开学生阅读世界的窗口,更培养了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使命意识。
        其次,试题的命制具有一定的高度。作文题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并彰显了立德树人的理念。实用类文本关注中国科技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诗歌鉴赏题则凸显了国人的担当,给予学生以精神的洗礼。《山海情》聚焦学生的目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第21题微信内容的修改有利于厚植学生的感恩情怀,夯实其文化底蕴。此次命制的语文试题,正可谓微言大义,高屋建瓴。
        再者,试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曲度。例如,语言运用类的第20题,如若考生缺乏较强的思考力和严密的逻辑性,满分将与他失之交臂。此题的每一空都设置了小小的陷阱,需要考生全面结合图标并关注上下文,才能得到周全的答案。关于第一空,如果只看到家人或者朋友,信息就不够准确,而第二空,如果考生没有理解诉求的目的性和后半句的暗示性,那么呈现的答案便是片面的;第三空如果不关注剩下两种字体的相关内容,也会造成挂一漏万的局限性。第21题,设置的对联修改,如果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同样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答案,因为这需要将其中的某一联作为参照联,尤其是关注语言的结构性,否则就是作无效修改。
        另外,试题的触点具有相当的深度。例如,第14题的C选项是具有挑战性的选项,因为学生的经验主义会怂恿他回避此选项,“千骑”是 很多骑兵,选项的解释似乎顺理成章,但是,颈联有两个谓语动词很重要,“岂虑”和“无由”是理解句意的关键。第11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化知识,如果不能迁移课内知识,就会错失这道题。因为必修四《苏武传》的作者是班固,而班固与班超是兄弟俩,一个以军事著称,著名的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便是班超的专属,而班固则是以文学和史学著称,有名的《两都赋》和《汉书》,而扬雄则只擅长辞赋;另外《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19页还特别详述了两者的关系。第9题关于鴜鹭湖忧郁的原因分析,需要考生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概括,而大部分考生只看到表面的因素,缺乏对文本细节的剖析,所以关于对未来渺茫的分析这一点的得分者则寥寥无几。


        是的,一份好的试卷,时代便是真正的出卷人,关注历史背景,关注时代热点,这已成为试题命制的导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拨开材料层层迷雾,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深谙命题人的出卷思路,摸清答题的要点,才是最最关键的。结合这次二模试题的考试情况,在二轮复习中,如何让学生高效地做好答卷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将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将是在哪里?下面是我的一点粗浅建议。
        经过一轮地毯式的全面复习之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基本建构,但是仍然不够系统和立体,而每次考试后的短板知识点,基本集中在主观题的表述上,而重灾区便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大部分学生很难达到精准的程度,甚至谬误百出,导致失分非常严重。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二轮复习中,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及时查缺补漏。
        第一、增强审题意识,谙透命题思路。在一轮复习中,很多教师会把主观题给切分的泾渭分明。比如把诗歌鉴赏划分很多的小专题,比如炼“字”,艺术手法,景与情的关系等等;文学类文本若体裁是小说,无外乎从小说的三要素三个角度出发;散文类则基本围绕散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教师已然把每一个题型都架构成一张张放之四海皆准的公式或模板。但是,如果审题一个不小心,很有可能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例如“分析某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分析某段中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命题思路是迥异的,但是很多学生会因为囫囵吞枣的学习态度,以为答题的方向是一致的,便会导致答案出现较大的偏差。
        第二、第二、突出典型习题,以点带面全辐射。孔子说,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帮助学生从一道题中探究多种命题的预测方向,这不仅打开了教师的授课思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间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于其终生,大有裨益。例如文言文阅读,分值有19分,应该作为训练的重点,而翻译题很容易因为学生流于薄弱的文言功底而导致得分率不高。于是,温故而知新,是当务之急。
        第三、答题需谨慎,分值尤重要。卷面是最终的考试评判依据,而学生答题应力避笼而统之,缺乏分点答题的学习行为;卷面力求干净整洁,即便有涂改情况,避免涂成一个个小黑团。另外,作答立足分值,学会踩着分值点答题;考后,及时总结反思,明确答题的误区,提高答题技巧。
        第四、智慧建构框架,有效纲举目张。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熟悉每个专题的知识框架,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宏观命题方向,微观的答题技巧。比如,论述类文本出题有十大常见陷阱,而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会避免重复同向出题,所以指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排除干扰选项,保证自选项的正确性。
        第五、关注近期时事政治,丰富鲜活写作素材。一个关注社会的考生,最能体现他思想的新锐性。比如,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脱贫攻坚收官年;而2020年有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出现的卓越贡献人物,其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是最需要被学生熟知。
        第六、夯实基础是关键,无缝对接课内外。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把一本厚书读薄,是一种概括的能力;把一本薄书读厚,则是分析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掌握经典文本的写作章法和主题思想;而于微观上,则要了解作者本人与生平事迹,熟悉文章的重要细节,从不读角度解读文中的“抒情主人”或者 “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或人性的弱点,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辨看世界的能力。
         最后,慧眼识得真珠,巧匠锦上添花。在二轮复习的时候,海量试题蜂拥而至,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大更多的试题选择空间,但最关键的是,我们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有针对性选择最优试题,切不可重复建设做题,耽搁了时间,又无任何成效。
         总而言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切实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尽我们毕生所学把最优的基因植入学生的血液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歌德有言,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是的,但愿众生皆得暖,不辞辛劳做嫁衣,这便是我们语文教育人的职责所在。谨以此文,与诸君共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