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姜德坤
[导读] 语文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姜德坤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鸭溪中学  563108
        摘要:语文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再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处可见语文的身影。但是,同样的语文学科教育,学生之间的语文素质、语文思维确实天差地别。本文从这种情况出发,找到不同的学生之间思维能力的差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就成为了高中语文教育中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育 语文思维
        引言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很重要。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通过与老师的灵活沟通与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延续之前“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死记硬背,并不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不同的阶段因材施教,所以最终的教学成果并不能达到期望值,归根结底,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部分老师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
        一、语文思维在听说中的具体体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最长、运用最广、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最直观具体的表现就是听和说,因此,学好听说,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很重要。
        首先,是“听”的能力,学会“听”,才能更好地接收和把握对方想要表达的意图。提升“听”的能力,能够提高对对方的语言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促进双方更加顺畅的交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有很大的最用。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参差不齐,课堂学习效率高的学生,不仅仅是上课的过程中别其他学生更加专心认真,而且他们往往比其他学生掌握了更多“听”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还能够分析自己所听到的内容,把握哪些是需要掌握的。这些具备更多“听”的能力的学生,往往具备更多对语言进行分析的能力。善于倾听,并且喜欢思考的人能够更好地提高与运用语文思维能力。“听”完了之后,紧接着就是“说”的过程了。能否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完整并且容易理解地表达出来,也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当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往往对于自己在交流环境中所占据的地位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思维能力强的人,说话往往言简意赅,并且能抓住重点,反之,如果表达得语无伦次就会让别人产生不好的情绪。
        有效吸收别人所表达的内容,并且把自己想说的东西有效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思维能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语文思维在读写中的具体体现
        阅读与写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阅读培养的是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不同的文章,立意千差万别,也有不同的构思,每篇文章运用的手法、表现的形象也不同,语文思维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没有定式的文章中把握文章的思路,找到文章的脉络,感受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对文章的整体达到与作者一致的认知,准确认识、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与思想感情。
        写作则要求学生有更高的语文能力,同时也就要求了更加完备的语文思维。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要想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达清楚,就要具备很强的语文思维,要通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把内心的感受转化为文字。举例来说,假如要写一篇命题作文,首先,学生要能够精准审题,对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找准主题,然后进行文体的构思、立意的构思、写作逻辑的构思,最终呈现出一篇作文。

在形成文字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要合理地进行渲染,体现了语文思维的运用。当然,写作不仅仅是作文,还有改写、缩写、扩写等等,无一不体现着语文逻辑思维的运用。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的方法
        (一)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在语文思维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具备很好的分析能力,就可以把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根据文章的结构与大意分成几个部分,再通过对每一个部分之间的理解与结合,达到对整篇文章理解的效果。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寓言文章中,学生可以先通读文章,如果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就可以把这篇很长的文章进行分解,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骗子布置骗局,皇帝上当受骗,大臣“帮助”骗子骗人,百姓传骗,最后小孩揭露骗局。对文章的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有条理性,达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二)重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抽象思维不仅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重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很重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达到能够通过分析,能够看出事物的本质与特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归纳段落大意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篇文章中,文章的后半部分,罗密欧死前对朱丽叶的告白感人肺腑,抒发了很强的感情,通过课文中对罗密欧的细节描写,可以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想象罗密欧的死前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动态,进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悲情色彩。
        (三)对学生感受力的培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具备较强的感受能力,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与作者达成共鸣,学生的共情能力不足,这也是学生感受力不足的体现。
        在课堂上,一方面,老师可以直观地培养学生的感受,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贴近自然,达到提高感受力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例如通过联想的方法,理解和感受事物的本质,达到与作者共情的效果。
        (四)有效在互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交流非常重要,在语文的学习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课文的学习有趣的问题和多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多动脑的学生。对学习有性质的学生在学习语文上,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那么他就能更容易体会语文文章中的意境他也就更能体悟语文的思维方式。老师和学生的热情投入就会使课堂变得热血沸腾。
        总结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老师不仅要提高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还要多角度、多维度、多想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裴双双,杨宇.基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高考. 2021,(09)
        [2]李敏.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 2020,(72).
        [3]陈建浏.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