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婉菊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李溪小学 510890
摘要:阅读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意义,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来说,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内容,重在阅读的好处很多,难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上。本文主要分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意义分析;有效策略
引言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不仅是学生理解知识、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完善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引导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还需要整合多个视角,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结合现状分析引导中探寻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为小学生一旦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之后,他们的理解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思想也就会渐渐趋于成熟。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对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也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学生通过阅读,能更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范畴,让他们认识、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进入高一级阶段的学习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总之,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内涵,增长学生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让学生体味到这个世界的纷繁和多彩,让学生辨清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方法方式较为单一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这样就会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大多都采用问答模式,教师有时老是担心学生回答不上来,大多提的问题的答案都隐含在问题之中,或者学生需要回答的答案缺乏一定的含金量,通常都是用“是”“不是”“有”“没有”这样非常简短的词语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试想,这种问答模式,学生很难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来作答,有时甚至就是随波逐流,这样就很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再有就是教师在分析文章时,还是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和总结,大部分还是在教师这根“拐杖”下进行,例如人物分析,总结中心大意等等,即使遇到一些拓展型的问题,也舍不得花费过多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讨论,简单进行讨论一下后,通常就会选择学生代表来作答了。这样,经常叫不到的学生就会被忽略,他们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真正提高。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当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字,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之后,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二)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完善教学的内容,并在进一步的思考中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但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经验和探究兴趣的影响,并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且部分家长在阅读引导方面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得到提高。加上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很少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环境,也没有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低。想要改变教学的不良现状,在小学语文阅读引导中,教师需要提高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正视阅读教学的不良状态,并主动探索有助于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看似是文字的天下,但我们教师可以将这些文字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或者分角色对话,或者进行故事性的表演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勇敢地表现自己,从而很好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 需要教师的指导,需要学生的“备课”,需要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准备过程,就是学生“自我阅读”的过程,千万别小看这一过程,这时学生的精力会充分集中,远远胜过教师的范读和领读……在学生充分准备之后,教师还可以事先和学生沟通一下具体的情境,看看学生是否存在理解偏颇,若有及时进行纠正,或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建议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若没有,教师就大可以放心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尽情去展示,去表演……情境表演之后,再让学生说说他们这样构思的初衷,教师再进行一个总结,可以让大家发言,提 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尤其要对参加情境表演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此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要对没有参加情境表演的学生提出鼓励和希望。 相信,这样化文字阅读为“情境表演”式的阅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说不定,学生在课下还会自发地多看书,多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课外知识和阅读能力呢。
(二)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阅读范围
阅读的范围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情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引导中,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模式指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在线上线下充分感知阅读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穿插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从而在教师创设的良好教学氛围中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继而在进一步延伸拓展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三)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强化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改更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除了多读书, 多思 考、勤练笔之外,大声朗读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或在课前或在晨读时都可以。阅读内容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古诗文。 尤其是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文章的阅读教学时, 教师便可以采取让学生大声朗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理解作品内容,讴歌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 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这里说的大声朗读就是将文章读出来,且声音洪亮,自信,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感知能力的同时, 强化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阅读量和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们慢慢地就能得到新的理解和感悟,进而提升自己的领会能力,但大声朗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定要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学习人物传记一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推介相似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读后感,讲一讲文章为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这样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并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技巧,并在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中完善教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翠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与引导策略[J].散文百家,2019(1):25.
[2]刘修春.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展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8(10):97.
[3]康爱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创新策略探讨[J].文渊(中学版),2018(11):84.
[4]王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27.
[5]裴媛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7(10).